《靜靜的群山》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日本作家德永直(1899—1958)的長篇小說。作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被占領的日本社會為背景,描敘在“靜靜的群山”之中的川添軍需工廠的工人斗爭和烏澤村農民運動。1945年秋后,日本戰敗投降的消息傳來,工廠里發生恐慌,人們深切“關心自己今后的命運”。長期受軍閥欺騙、恐嚇和愚弄的工人們,懷著恐怖的心情離開工廠;本來耕地不足的農民,由于士兵復員,工人回歸,份地減少,掙扎在死亡線上。數月后,工廠復工,共產黨人和先進工人經過宣傳發動和不懈斗爭,粉碎廠方企圖瓦解工人運動的陰謀,組建了工會和“青年共產同盟”,同法西斯組織“天龍會”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先進青年還組織了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的“研究會”。最后,古川、池部、大野木3個先進工人,向共產黨的地區委員會遞交入黨申請書,中谷和荒木二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也下定參加共產黨的決心,“靜靜的群山”沸騰了。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自覺成長的工人階級群像,深入細致地描繪了不同階級出身的青工的成長過程。無論是地主小姐烏澤蓮,還是貧農姑娘山中初江,抑或市民出身的池部新一、復員士兵古川二郎,都在火熱的斗爭中不斷鍛煉成長。古川二郎是工廠技校培養的優秀車工,思想單純、滿腔熱情,戰時被征入伍,受“天皇的神圣”和“日本在世界上的特殊使命”等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崇尚武士道。在前線,他目睹戰友相繼戰死,心靈上留下不可治愈的創傷,發出“我們為什么要遭遇這種可怕的事情”的疑問。從戰場回來,知道母親已被美機轟炸致死,心中的疑問進一步加深。他參加工廠的政治活動,擴大了視野,逐漸認識到戰爭給日本及人類帶來的災難。當美國發表的聲明暴露出對日占領的野心時,他敏感地認識到日本的民主主義將被踐踏,新的戰爭危險和新的心靈痛苦將再次降臨,他不再猶豫,決心參加為民主自由而奮斗的日本共產黨。作品通過古川的覺醒,形象地描繪中了尚武論和軍國主義毒素的日本工人的覺悟過程。作品還通過老農民運動者、知識分子、勞動婦女等逐步走上共產主義運動道路的描繪,正確地反映了人民群眾與共產主義運動的必然結合。
作品結構龐大,情節復雜,縱橫交錯,波瀾起伏,工廠的生活,農村的風光,工人的斗爭,農民的破產,無不得到充分的表現,“靜靜的群山”被描繪成戰后日本社會的縮影;作品以細膩的筆觸刻劃人物的心理活動,池部、古川等人對于自己是否符合黨員標準而進行的深刻內省,烏澤蓮、山中初江內心對池部和古川的愛戀,都通過心理活動展示出來,使人物性格鮮明,形象豐滿;作品運用日本傳統的現實主義方法,描繪戰后日本社會的黑暗丑惡、烏煙瘴氣和戰爭帶來的恐怖、混亂,反映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日趨尖銳的矛盾,大膽而獨特地表現了日本當代的社會生活,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上一篇:《震撼世界的十日》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魔沼》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