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辦》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長篇小說。作品描寫女主人公薇拉反對母親逼婚,在家庭教師羅普霍夫的幫助下出走,并與他結婚,以新的方式開始生活。她創(chuàng)辦了一所縫紉工場。兩年后,羅普霍夫的好友吉爾沙諾夫與薇拉產(chǎn)生了愛情,羅普霍夫察覺后,以假自殺成全他倆婚事,秘密去美國參加廢奴運動。他回國后,與薇拉的女友卡杰琳娜相愛,重新建立家庭。兩對夫婦此后相處親密融洽。小說的副標題是“新人的故事”,新人指俄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批進步的平民知識分子。小說表達了作者對婦女解放,自由婚姻及道德倫理等問題的看法,提出了空想社會主義理想,試圖從這些新人身上找到反對俄國封建專制制度應當“怎么辦”的答案。小說描寫了兩類新人。薇拉,羅普霍夫.吉爾沙諾夫是普通新人的代表。薇拉是理想的新女性,她強烈憎恨和反抗瑪麗亞式的專制暴君,渴望光明自由。兩次婚姻表明她敢于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開辦縫紉工場,實行按勞分紅,公共福利的勞動組合原則是將先進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付諸實踐,努力探索婦女解放出路的行動。羅普霍夫,吉爾沙諾夫出身微賤,經(jīng)歷坎坷,與下層人民密切相聯(lián)。他們不尚空談,實事求是,在革命運動中不斷改造自己;堅決反對舊的封建傳統(tǒng)習俗,提倡以民主主義思想建立新型的人與人之間關系,在合理的利己主義思想原則指導下,正確處理了與薇拉的愛情關系,表現(xiàn)了新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拉赫美托夫是杰出的新人,“原動力的原動力”,“鹽中之鹽”。他是貴族階級的逆子,信仰革命,為此斷絕了一切舒適的物質(zhì)享受, 自覺磨礪意志,獻身民主革命斗爭。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民主主義革命家的特征。
《怎么辦》以男女愛情糾葛為線索,隱晦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歌頌了新人形象,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作品對“敏感的男讀者”的奚落揶揄及議論性插筆含蓄地表明了作品的論爭性,現(xiàn)實性。廣泛運用象征、隱喻手法表現(xiàn)主題,薇拉的四個夢以寓言方式象征了對黑暗專制制度的反抗;人類應當獲得真正的解放,建立一個美好的理想社會,從而回答了時代所提出的“怎么辦”問題。結構上,把羅普霍夫的自殺情節(jié)放在開篇,制造懸念,引人入勝。薇拉的夢不僅挈領全書,也是構成小說的框架,承上啟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作品多用隱秘暗示之語。如“未婚妻”暗指革命。
上一篇:《當代英雄》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我是貓》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