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06—1861
【介紹】:
女詩人,她自學成才,精通古典名著和詩法理論。1838年她墮馬受傷,被送去養病。1841年她回到倫敦,纏綿病榻。1838年伊麗莎白以詩集《天使及其他詩歌》(The Seraphim and Other Poems)成名。第二部《詩集》(Poems,1844)受到公眾的熱烈歡迎,被譽為是桂冠詩人華茲華斯的繼任者。1845年 1月羅伯特·勃朗寧因仰慕她的才華開始和她通信,次年 9月,伊麗莎白不顧父親的反對,和勃朗寧秘密結婚并私奔到意大利,定居佛羅倫薩。1849年他們唯一的孩子羅伯特·威德曼出生。同年勃朗寧在意大利一個避暑勝地第一次讀到夫人獻給他的愛情組詩《葡萄牙人十四行詩》(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1850)。當時在詩歌領域內,勃朗寧夫人享有比丈夫更高的聲譽,但是她進步的社會思想和大膽的詩歌革新并不為當時的讀者所接受。1851年《圭迪公寓的窗子》(Casa Guidi Windows)表達了她對意大利獨立運動的支持。1857年女詩人完成了代表她最高成就的無韻敘事長詩《奧蘿拉 ·莉》(Aurora Leigh),描寫了一個不凡的女性形象。年輕的少女奧蘿拉敢于單槍匹馬,沖出家庭,走向社會,靠手中的筆桿自食其力,為爭取婦女的解放而吶喊。政治詩《寫在和會之前》(Poems Before Congress,1860)言詞尖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的聲譽。她死后出版的詩集《最后詩抄》(Last Poems,1862)收錄了她最有名的一些抒情詩。身后還出版了多卷她和丈夫及友人的通信集。勃朗寧夫人在英國文學領域內的地位頗高。她的詩歌從不沉靜安寧,字里行間傾注了濃重、亢奮的感情。鋪張的筆調,鮮麗的修辭,格律化的邏輯仿佛是要證明她內在的陽剛之氣。對于勃朗寧夫人的抒情作品來說,任何溢美之詞都不為過。她的詩歌充滿正直、靈性和熱情的光芒,是英國和美國現代女詩人的精神教母。
上一篇:《勞倫斯,D.H.》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勃朗寧,羅伯特》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