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正芳(Masayoshi Ohira,1910—1980),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曾任自由民主黨總裁、內閣總理大臣。
大平正芳1910年3月12日生于日本香川縣三豐郡豐濱町的一個農民家庭。大平誕生時,他父親已成為耕種一町二、三反①土地的農民,有子女六人,生活并不富裕。
大平的童年,一邊上學,一邊從事農田勞動。他小學畢業后進了香川縣立三豐中學。在此期間,父親患胃潰瘍逝世,由哥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大平失去依靠家庭升學的條件后,便聽從家住高松市近郊的姑母的勸告,借助姑母為其提供走讀生的住宿條件,進入高松高等商業學校。在高商學習期間,他接觸并信仰了基督教。
1932年春,大平從高商畢業,瞞著家人報考東京商科大學(即現在的一橋大學)。母親則為他的就業到處奔走。三十年代初的經濟蕭條,使大平未能升學,也未能就業。為了生活,他曾去大阪協助他人籌建生產新藥的企業,未獲成功。
1933年4月,大平考上東京商大,因經濟困難,靠助學金上學。他接受了許多名教授,如上田辰之助、杉松廣藏和中山伊知郎等人指點,并對經濟思想史發生興趣。大平結交了不少朋友,如商大的老前輩加藤藤太郎以及磯野長藏、菅禮之助、小泉幸久、松木正雄等等,后來他們為大平進入政界給予支持。
大平在大學三年級時考中高等文官。當時擔任大藏省次官的津島壽一勸他到大藏省任職。1936年4月,大平畢業后進大藏省,在存款部任職。
1937年4月,大平同鈴木志下子結婚。不久,大平調橫濱稅務署工作。1938年6月調仙臺稅務監督局任間接稅部長,主管取締地下酒廠,發現有私造“米酒”的就當場審問并加以懲罰。大平每遇到這種場面就對“治人”和“治于人”的不幸關系深為感慨。
1939年6月,大平調興亞院①, 到日寇占領的我國張家口擔任蒙疆聯絡部的經濟課長。在張家口一年半的時間里,他了解到一些日本占領下的中國情況。1940年10月,大平被調回東京興亞院總部的經濟部。
1942年夏,他調大藏省主計局,負責審查文部省與南洋廳的預算;還參加“日本育英會”的創建工作。1943年秋,大平調任東京財務局,任間接稅部長。在這里熟識了行將任大藏省主計局長的池田勇人。1945年3月,津島壽一任大藏大臣,大平正芳和黑金泰美被任命為大藏大臣秘書官。
日本投降后,成立了東久邇內閣,津島壽一繼續出任大藏大臣,大平又當了他的秘書官。10月9日,幣原組閣后,大平于翌年6月調任工資局第三課長。1948年7月,調經濟安定本部任建設局公共事業課長。
1949年2月,第三次吉田內閣成立,池田勇人出任大藏大臣。 4月,大平與宮澤喜一任池田的秘書官。從此,池田注意培養大平。1951年9月,池田讓大平參加議會派遣的赴美考察團,希望他能在下屆選舉中參加競選。1952年10月,在第二十五屆眾議院競選中,大平作為自民黨的候選人當選,時年42歲。這是大平從一個中層官員正式步入政界的開端。
大平在吉田、池田等黨內領導人的支持下,于1953年4月、1955年2月、1958年4月接連當選議員。1958年6月出任自民黨政務調查會副會長,1959年6月任眾議院文教委員會委員長。1960年5月,池田勇人競選自民黨總裁,請大平為他主持競選活動。6月14日,池田當選自民黨總裁, 7月18日組成池田內閣,大平任官房長官,第一次入閣。
1962年7月18日,池田內閣改組,大平出任外務大臣,強調日、美間的信賴,忠實執行“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大平也重視改進與我國的關系,1962年11月,他代表日本政府同我國簽署《有關日、中綜合貿易備忘錄》。1963年秋,大平出訪歐洲。
1964年10月25日,池田因患喉癌正式辭職。11月9日,佐藤榮作當選自民黨總裁,組成佐藤內閣。大平轉任自民黨副干事長、政務調查會長等職。
1968年11月,佐藤第二次組成內閣,大平任通商產業大臣。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出現了大企業合并的高潮。大平支持兩家最大的鋼鐵公司——八幡與富士合并為新日本制鐵公司。為了日本經濟的發展,1969年秋,大平訪問了捷、匈、波、保等東歐國家。六十年代后期,日、美經濟矛盾增長,美國要求日本自動地限制纖維品向美國出口。大平認為:“不應因暫時的現象而輕易地破壞貿易自由的原則”。
1971年4月,大平繼前尾繁三郎擔任池田創立的政治家集團“宏池會”①會長,開始成為自民黨內大平派的領袖。
1972年7月6日,佐藤辭職。圍繞自民黨總裁的后任,田中角榮、福田赳夫、三木武夫、大平正芳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結果,田中獲勝出任自民黨總裁,1972年7月, 組成田中內閣,大平出任外務大臣。
日本外交的基軸是日、美協調。大平認為:日、美之間“在外交上即使達不成一致的意見,相互理解各自的立場也是不可缺少的”。1972年8月,田中、大平訪美,舉行日、美首腦會談。日本方面在會談中提出與中國的關系問題。田中向美國保證,要堅持日、美安全條約體制,同時表明著手謀求日、中邦交正常化。大平認為:日、中邦交正?;瘜θ毡菊畞碚f是個重大的外交課題,同時也是個極為困難的政治問題,必須選擇成熟的時機。他還認為:“對中國,日本是加害者,中國是受害者。日本作為一個加害者,自然必須進行反省,但這還不夠”。
1972年9月,大平隨田中首相訪華。會談后雙方發表日、中聯合聲明,實現日、中邦交正?;?。大平認為:“妥善地處理了這一項重大的外交懸案,完全可以和戰后簽訂舊金山和約相媲美,對此感到高興”。1974年1月大平再次訪華,雙方簽訂“日、中貿易協定”。
1974年5月,大平接受美國耶魯大學授予的法學博士榮譽學位。
1974年7月,田中第二次改組內閣,大平改任大藏大臣。1974年12月,三木武夫組閣時,大平留任大藏大臣。他在國內必須處理自石油危機以來的經濟蕭條,企業收益下降,歲收稅減,物價上漲,對外支付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面臨經濟外交難題,1975年1月和8月,大平參加了11國財政部長會議,還和三木首相一起參加了1975年的朗布埃依①和1976年的圣胡安②西方國家首腦會議。1976年12月,福田赳夫取代三木任首相,大平轉任自民黨的干事長。
1978年下半年,大平競選自民黨的總裁。在田中派的支持下,他在12月的正式選舉中,取代福田被選為第九任自民黨總裁。在12月7日的臨時國會中被選為第七十八任內閣總理大臣。
大平是在黨內派系矛盾尖銳對立中出任總裁,在“朝野政黨勢力伯仲”形勢下出任總理的。1979年8月召開的第八十八屆國會中,社會黨、公明黨、民社黨三黨聯合,提出對大平內閣的不信任案。大平根據日本憲法的規定,行使首相的權力,解散國會,重新進行選舉。10月7日眾議院第三十五屆選舉的結果,自民黨僅以微弱的多數取勝。
由于選舉失利,黨內福田、中曾根、三木三派聯合發動攻勢,追究責任,要求大平下臺,自民黨幾乎陷入分裂。經過激烈的政治交易,在主流派田中派支持下,大平才保住總裁職位。11月9日,組成第二屆大平內閣。
大平在任期間,在黨內依靠田中派的支持形成了多數。在議會中對在野黨采取了“部分聯合”的策略,即在個別具體問題上謀求個別政黨的支持,以期在國會審議中使自民黨的提案得以通過。
大平就任總理時,日本經濟衰退,財政赤字年年增長,難以克服。1978年企業倒閉達15,800家,失業人數達124萬,為1946年以來的最高數字。1978年制定的1979年度一般會計財政預算中(38兆6,001億日元),國債依存率高達39.6%。1978年度國際收支中,經常收支的赤字達139億1,300萬美元,綜合收支的赤字達189億6,100美元,為戰后赤字最高的年份。大平致力于減少財政赤字和恢復經濟。在制定1980年度的財政預算中(42兆5,888億日元),使財政赤字下降為33.5%。1979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達118兆3,000億日元,實際增加率為5.5%。
1979年8月10日,大平內閣制定“新經濟社會七年計劃”,提出使國民生產總值平均遞增5.7%,消費物價上漲率控制在5%,建立日本型的福利社會。
為了解決財政赤字,大平在1979年8月召開的第八十八屆國會中表示,采取增稅辦法,從1980年起增加一般消費稅。但為選民所不滿。在1979年10月的眾議院選舉前,大平又不得不表示:“在目前形勢下,急于增加一般消費稅是不合適的?!?br>
大平任首相后不久,發表了“綜合安全保障戰略”。他認為:“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日本應堅持集團安全保障的日、美安保體制,作為一個國家的安全保障,不僅是軍事力量,而且是經濟、知識、政治、外交等各種力量的綜合發展”。大平這一戰略思想,被日本統治集團譽為“深謀遠慮集大成的戰略”。
在外交上,他繼承戰后日本的國策,認為日本必須以“日、美關系為基礎”,“加強日、美、歐聯合”。他在任期間,兩次訪美。1979年6月在東京召開的七國首腦會議期間,又與美國總統卡特多次會談。但日、美之間也存在經濟摩擦。在防衛問題上,美國要求日本增加更多的防衛經費,大平則持慎重態度,想繼續執行“與國情相適應”來增加防衛力量的方針,提出“與其軍事合作莫如經濟協作”的主張。
大平重視發展與我國的關系。他就任首相以后,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合作有了新的發展。1979年12月,大平以總理大臣身份訪問我國。
大平提出了“環太平洋聯合”(又譯“環太平洋共同體”)的構想。他主張日本同東南亞五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之間的協作;認為“東南亞五國的繁榮,是日本亞洲政策的根本”。1979年5月,大平出席聯合國第五屆貿易開發會議并訪問菲律賓。大平在1979年7月的東南亞五國外長會議期間,促進日、美、澳、新四國外長出席,形成了九國外長會議。1980年1月和5月,他先后兩次出訪了澳、新等大洋洲四國。
對蘇聯,大平認為:“作為永遠的鄰居,要相處下去?!睂Ρ狈剿膷u,他認為是“日本固有領土,但被蘇聯所占領?!彼麑μK聯的擴張政策持批判態度。
在國內建設問題上,大平提出了兩個具有深遠意義的計劃。一是提出以家庭為基礎,發揚日本的優良傳統,建設日本式的福利國家;對就業、住宅、文化、教育、保健、老人等問題實行綜合治理。二是建設地方田園都市計劃。為了防止人口高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平提出要充分發揮地方的作用,建設地方都市,在增辟財源、發展生產、就業、文化教育、防災、衛生等方面,給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權。
大平喜愛讀書。他在《我和讀書》一文中寫道:“我無論怎樣忙,每周都要順便到附近的書店去一兩次”?!懊慨斘衣劦叫聲那逑愫湍迷谑掷锏臏厝岣?,心里就不勝愉快。在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人生的樂趣”。他反對“亂讀書,不管是東洋的和西洋的”,“要把那些經過歷史風霜考驗,依然放射強烈光彩并具有生命力的少數書籍,作為自己實際生活的伴侶,仔細閱讀,好好消化,認真實踐。如果不這樣地生活,那就無法滿足我們精神上的渴求?!?br>
1980年5月16日,第九十一屆國會中,社會黨再次對大平內閣提出不信任案。自民黨內有69人不出席國會,在野黨的提案得以通過。大平解散國會,采取眾、參兩院同時進行選舉的戰略,以圖重新執政。
在競選活動期間,大平于6月12日因心臟病逝世。
上一篇:大衛李嘉圖
下一篇:大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