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夸西莫多《低沉的木簫》愛情詩鑒賞
〔意大利〕 夸西莫多
守財奴的痛苦,把你的捐獻
在此拖延,我所渴望的時刻
放棄了。
木簫復(fù)冷冷地吹出
永恒樹葉的欣喜,
卻不屬于我,且不再記憶;
在我內(nèi)心,黃昏降臨:
水落在我草葉般的手上。
在朦朧的天空中,飛翔的
翅翼在搖擺;心在猶豫
而我是休耕的土地
日子像碎石。
(李魁 譯)
在夸西莫多的詩歌中,愛情內(nèi)容占著顯著位置的一部分,含蓄深湛,底蘊豐厚,構(gòu)思精致,巧奪天工。
《低沉的木簫》寫得委婉曲折意味深長,雖然初讀難于把握,而一旦入門便要贊嘆不已。
“木簫”可以被認(rèn)為是愛情的象征,因而她所發(fā)出的聲音則可以被認(rèn)為是愛情的召喚、交流和某種允諾。那么這里的木簫為什么發(fā)出了“低沉”的如泣如訴的聲音呢? 這就引起了讀者閱讀、思索、探求的興趣。
開頭的第一句“守財奴的痛苦”不是實寫,而是夸張的比擬。說“我”像一個吝嗇的守財奴,面對愛情的無私奉獻,不敢接受這樣的愛情同時也不能獻出自己的愛情,所以極為痛苦,而且是守財奴般的痛苦。于是便痛苦地“拖延”著,放棄了我所渴望的幸福時刻,即獲得愛情并獻出愛情的時刻。
由于痛苦地“拖延”,使別人無私捐獻的愛情隨同木簫發(fā)出的愛情的召喚聲音一起消逝了。但是,這消逝的愛情依然在我心中活動,那已經(jīng)逝去的木簫的聲音永遠(yuǎn)使我欣喜,就像那永恒的松葉,永遠(yuǎn)常青。只是這已逝的愛情召喚已變得“冷冷”,不能吸引我再去追求那已去的幸福愛情,那永恒松葉般的愛情欣喜“不屬于我”而且“不再記憶”。這第四、第五和第六行詩寫出了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狀態(tài)。
由于逝去的愛情召喚已經(jīng)變得“冷冷”,所以“在我內(nèi)心,黃昏降臨”了,我的內(nèi)心深處幽暗昏黑凄涼孤獨,就像夜涼的露水落在孱弱的手上,寒冷透心。盡管“在朦朧的天空中”,愛神的翅翼在搖擺,渴望愛情的心在猶豫,但我已成為“休耕的土地”,注定要板結(jié)、荒蕪、死亡。
那么“我”為什么要“拖延”,為什么要變成“休耕的土地”,為什么不能接受愛情并奉獻愛情呢? 就因為“日子像碎石”。
“日子像碎石”,這是多么貼切、多么形象、多么深切、多么充滿感情和思想力量的比擬!對于痛苦的“我”來說,生活像破碎了的石頭,既沉重又不可忍耐,不可收拾。這使“我”既不能接受無私的愛情,又無法奉獻無私的愛情。因為對于生活在“日子像碎石”中的“我”來說,任何甜美幸福的愛情都要變得冰冷、昏暗、低沉而最終消逝,這沉重破碎的日子是多么令人深思和反省啊!
可見這首短詩的蘊意已遠(yuǎn)遠(yuǎn)超出愛情的范圍,它開拓了幽邃廣闊的人類生活和歷史文化的空間。使人們從“我”的生存狀態(tài),必然聯(lián)系到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從藝術(shù)的領(lǐng)域上升到更為廣泛更為深刻的認(rèn)識高度。
上一篇:〔法國〕亞默《從前我愛過……》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俄—蘇〕丘特切夫《你不止一次聽我承認(rèn)……》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