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泛孤艇、東皋1過遍,尚記當日,綠陰門掩。屐齒莓階,酒痕羅袖事何限?欲尋前跡,空惆悵、成秋宛。自約賞花人,別后總、風流云散。
水遠。怎知流水外,卻是亂山尤遠。天涯夢短2,想忘了、綺疏3雕檻4。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將晚。但數點紅英,猶識西園5凄婉。
——王沂孫·長亭怨慢
完全讀懂名句
1、東皋:泛指東邊的水邊高地。2、天涯夢短:此處以路遠與夢短相對比,比喻欲歸不能的痛苦。3、綺疏:雕飾花的窗戶。4、雕檻:雕畫的欄桿。5、西園:代指中庵故園。
飄蕩的孤舟游遍東面水邊,還記得當時,綠蔭將園門遮掩。長著青苔的臺階踩著木屐齒印,和美人的賞心樂事無限,暢飲狂歡,濺灑得羅袖酒痕斑斑。想追尋往日蹤跡,空自惆悵,已變成梨花零落的秋苑?????????????????????????????。自從相約賞花的故人離別后,全都風一樣流逝,云一樣消散。
流水悠遠。怎知流水之外,亂山還要更遠。天邊遙遠的人兒慨然美夢的短暫,想要忘記那記憶深處的亭臺樓榭,卻忘不了。眺望遠方,冉冉西下的夕陽余暉,手里撫摸著高聳的喬木,感嘆自己也即將老去。只有這些殘存紅花,似尚能記得西園今昔盛衰變化。
名句的故事
王沂孫《長亭怨慢》是首感懷舊地重游的作品,蕭瑟的秋天泛著孤舟獨自來到中庵故園,流連徘徊之際也憶想起過去空前盛況,賞花賦詩歌酒等事跡已不堪回首,如今人去樓空,僅留下這些華麗的雕欄畫棟隨著歲月荒蕪、衰敗,令人空惆悵。《長亭怨慢》由景入情、今昔交錯,括盡了世間滄桑,寓不盡之意于言外,是王沂孫作詞風格的一個例外,在這闋詞當中他沒有堆砌太多典故,用語簡淡清疏,不再工于詠物,而重情感的曲折跌宕,令人讀之備感傷懷。本篇名句“天涯夢短,想忘了、綺疏雕檻”正是整闋詞承上起下處,由懷景轉入懷人之情,且其寫法相當新穎,王沂孫不直接寫懷念故人之思,而是揣想故人欲歸不得,路遙夢短,僅希望忘卻那腦海深處郁郁累累的鄉愁。
“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詞人以遲暮黃昏引人綿邈悵然,映襯人生年華逝去,使情景交融之悲愴達至最高潮。東晉大將桓溫繼祖逖之后積極想北伐、復興洛陽故土,但此舉并不得朝廷支持,反而引起朝野猜忌,因此兩次北伐都因孤軍擊敵、毫無后援失敗。北伐時桓溫經過故鄉金城,看到先前自己親手植種的柳樹已十圍,撫之慨然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于是攀枝折條,泣然流淚(《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實際上確有鴻鵠之志,想借由北伐增加聲望,再代晉帝而起。北伐失敗后,他也策動政變,唯此時大臣謝安極力撐持,始得無事,后來桓溫也染病不起,稱帝理想徒付流水。東晉政府之所以不支持北伐,固有其憂患苦衷,卻也使復興大業就此斷送。
歷久彌新說名句
王沂孫《長亭怨慢》敘述的是一個歷經滄桑后舊地重游的感慨,不僅光陰無情、年華老去,更是物是人非的傷愁,因為這時社會動蕩、國破家亡,當再次游歷,詞人的心境已大不同于過去,沉重的包袱壓著他無法拾回過去那燦然胸懷。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被喻為20世紀最重要的小說之一,作者出身富裕,但由于身帶痼疾,因此幾乎只能待在家里休養,接觸的盡是上流階層人士,累積了豐富的社交經驗與文學藝術涵養。《追憶似水年華》宛若普魯斯特個人回憶錄,從童年點滴一直寫到晚年心情,普魯斯特于中年以后,由于身體狀況不佳,他過著仿佛隔絕人世、囚禁的生活,努力刻寫著自己的生命謳歌,他總共費了十五六年才完成這本巨著。書中最大的特色在于作者認為,真正的生命是回憶中的生活,也就是人其實生活在種種回憶里,由這些回憶構成真實的生活,所以這些過去記憶比現實生活更為真實,此種想法構成整本書的精粹。
《追憶似水年華》第三部寫主人翁回到蓋爾芒特家那邊,他反駁過去“詩人們總說,當我們回到童年時代生活過的一幢房子,一座花園,剎那間就會找回從前的我們”,但實則不然,作者認為“像這樣的舊地重游全憑運氣,失望和成功的可能各占一半。固定的地方經歷過不同的歲月,最好還是到我們自己身上去尋找那些歲月”。也就是說這些回憶基本上是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不一定要故地重游,操勞自己的肉體,因為“有時候偶然的瞬間的印象,比這種身體的疲勞更容易使我們回憶起往事,使往事好像長了翅膀在我們眼前輕輕掠過,形象更加逼真,更加令人心曠神怡,令人耳暈目眩,令人終生難忘”。的確,“望不盡,冉冉斜陽;撫喬木,年華將晚”固然重要,但“天涯夢短”才是現實,回憶是人類最厚實的寶庫,如何征服與記取才是最重要的,一味耽溺于過去記憶的是弱者,如何轉化這些記憶向前走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
上一篇:《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名句鑒賞
下一篇:《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如酒》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