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的誕生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1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晏殊·玉樓春
完全讀懂名句
1拋人:此指年少者拋棄情人。
當年分手的長亭路上,沿途一片翠綠楊柳與芳草,年少時的情感容易輕言別離。臥躺高樓卻無法沉沉入睡,還做著殘破不全的夢,直到五更鐘聲敲起,花蔭底下暗藏離別愁緒,就像三月時分的點點落雨。
無情的人沒有多情的人痛苦,短短寸心能衍生出千絲萬縷的情思。天和地如此遼闊,都有它們窮盡的終點,唯有綿延不絕的相思沒有盡頭。
名句的故事
《玉樓春》主寫相思之情。上片借長亭春景,回憶年少輕狂的戀人,拋下情感竟是這般容易,如今獨臥高閣,想起與舊情人相聚點滴,輾轉難以睡去;下片改以白描,直抒胸臆,表明無情人無法體會多情的苦楚,也嘗不到思念的苦澀。詞中主人翁被昔日情人拋棄,事隔多年,身心雖已飽受相思煎熬,卻仍是情不自禁懷念著薄幸情人。
其中“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頗耐人尋味,晏殊故用反語,將“無情”與“多情”做一對照,借“無情”強調“有情”,正因深情帶給人巨大神傷與痛苦,這個中滋味,豈是無情之人所能理解?“一寸”乃指人心,意謂短短寸心,足以衍生不計其數的情意,詞人在此采取夸飾筆法,表明思念情感的無遠弗屆,能夠回繞在浩瀚天地之間。
明代文學家李攀龍在《草堂詩余雋》里,評論《玉樓春》“春景春情,句句逼真”,這也說明晏殊借景寫情的深厚功力,詞意真切動人。清代詞評家黃蓼園《蓼園詞選》則言:“末二句總見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無怨懟口角。”直指《玉樓春》最末“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是詞人承受“多情苦”的總結,曾經遭遇情人負心離去,卻仍然深深思念對方,字里行間不見半點怨恨責怪,故給予相當好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
歷來評論者多認為《玉樓春》描寫女子閨怨,是晏殊反映思婦心理之作,但晏殊之子晏幾道卻極力為父辯解,強調此詞絕非婦人之語。據北宋范溫《潛溪詩眼》書中所記,當時有一文人蒲傳正指出,從晏殊《玉樓春》“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即可看出這是作者仿擬婦人口吻,回想年少戀人將自己拋棄;晏幾道相當不以為然,舉唐代白居易47歲所寫樂府詩《浩歌行》中“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予以反駁,這兩句詩的大意是:想要趁著年少努力,期待將來富貴來臨,誰知富貴一直沒來,年少歲月卻已經過去。
晏幾道本想借白居易《浩歌行》所言“年少”,說明與其父《玉樓春》之“年少”,兩人同是意指青春難以停留,只是晏幾道這番辯解根本難以說服眾人,因為不論《玉樓春》的主人翁到底是婦人或男子,全篇彌漫深情相思情懷,實與感嘆青春流逝一事無法互作聯結。
至于最末“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也是千古佳句。晏殊先說天地有窮盡,是為了突顯相思之無盡。自古對宇宙一直存有天圓地方的概念,認為地表是有其盡頭,南朝梁陳時期,擅寫“宮體詩”的徐陵,也是陳武帝發表國家重要文章的起草人,他在《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寫有“天涯藐藐,地角悠悠”之句,是陳武帝任南朝梁相時,請徐陵寫給南方少數民族首領的書信,也是“天涯地角”一語的最早出處。文中并未明指何地,只是泛指一處飄忽渺茫、無由到達之境。其后文人也常以“天涯地角”形容相隔極遠、難以到達的地方,如唐代詩人張仲素七言絕句《燕子樓》之“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意指若要算計一夜情思有多長?就是將地角天涯的距離來比擬,都不足以丈量相思的真正長度。
上一篇:《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名句鑒賞
下一篇:《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名句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