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藝術和詩中的創造性直覺》
新托馬斯主義的主要代表、羅馬天主教哲學家和文藝批評家雅克·馬利丹著,出版于1955年。由于作者信奉上帝,所以全書的觀點都是為論證上帝高于一切這一總觀點服務的。
馬利丹把上帝的存在神秘地稱之為精神的無意識。認為靈魂的全部力量如智性、情感、欲望、想象等都根源于這種精神的無意識。正由于這種精神的無意識產生了詩,所以詩是自由的,這自由不象柏拉圖的幻夢的自由。而是創造性的精神自由。這樣詩也就是對象和目的,只有任何目的以外的目的。一但他也認為詩人應該把握外在和內在世界的客觀實在,這種把握并不通過概念和概念性的認識,而是通過一種隱約的認識,通過情感契合所產生的認識。他把詩中這種先于概念的認識稱之為詩的直覺。詩的直覺是自我完成的,無須增加任何其他因素。但其中卻容納了人類智性所包藏的想象和所體現的自由。它可以長期地潛伏在靈魂中,一旦詩人的靈感被喚起,它就會脫離睡眠狀態推動創造。這時無須增加任何因素,只是一個付諸實踐的問題。
詩與美的關系。他認為美也如同詩一樣是無目的無對象的。美不規定詩。詩也不從屬美。但美是詩的先驗的關聯物。如同一個賽跑運動員目的是終點,但不可缺少生命和存在一樣,美是詩的彼岸的、目的以外的目的。這并不意味著詩從屬美,完全是因為“詩愛美,美愛詩”的緣故。
詩超越藝術。他認為詩本身沒有對象,具有精神的自由創造性。而在藝術中,這種自由的創造被束縛在作品的創作上。藝術便有了被注意的對象。同時,詩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而藝術卻完全被實用知識所困,完全為認識、領會精神的無意識而存在。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答萬季埜詩問》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薑齋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