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破陣子·春景》
燕子來時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②。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③。日長飛絮輕④。
巧笑東鄰女伴⑤,采桑徑里逢迎⑥。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⑦。笑從雙臉生。
注釋
①“燕子”句:相傳燕子于春天的社日北來,秋天的社日南歸。新社,指春社,在立春后,清明前。
②“梨花”句:梨花在清明節前后開放。
③黃鸝:即黃鶯,古名倉庚。
④日長:謂春天晝長。
⑤巧笑:美好的笑。
⑥逢迎:彼此問候嬉戲。
⑦“疑怪”二句:難怪昨夜做了那么美好的夢,原來是“今朝斗草贏”的預兆。斗草:古代婦女常用草來做比賽的游戲。梁宗懔《荊楚歲時傳》:“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
賞析
這首詞可看做古代民間風俗風情圖。“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燕子”一詞,詞中頗多,如晏殊“燕子雙飛去”,蘇軾“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可是詩中一般不說“燕子”,而是說“燕”、“雙燕”,因為“燕子”是更口語化的表述,而詞比詩更口語化。上句是說燕子在春社時飛來。用燕子帶出春社這個節。下句則用梨花帶出清明節。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唐宋以后已經成為上墳祭祖的日子,也是男女都可出門踏青的日子。從春社到清明,是春光最好的時候。“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三四句用對仗,淺近流暢。描寫春日的美好幽靜,色彩明麗燦爛、生機勃勃而又寧靜清雅。歇拍(上片的結句)寫春天的日子里,這幽靜的環境里,更顯得時光特別悠長,而在這寂寥的長日中,似乎一切都是靜悄悄的,只有一些柳絮,在空中飄來飄去。前面兩組對句后,上片最后出現的這一個單句,很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上片寫景,下片寫人。“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晏殊的詞所描寫的女性,大多是他所生活的那個階層的貴族女性的形象,這首詞寫的卻是農家少女的形象,充滿活潑的生活氣息。“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婦女在春天采百草為游戲,體現的是她們對名花異草的知識。南朝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敦煌卷子中有《斗百草》四首,說明唐代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游戲。事實上,唐宋以后主要是變成婦女和兒童玩的游戲。《紅樓夢》和《鏡花緣》中都有關于女子斗百草的情節。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人,都滿園中頑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來兜著,坐在花草堆中斗草。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有羅漢松。’那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個又說:‘我有美人蕉。’這個又說:‘我有星星翠。’那個說:‘我有月月紅。’這個又說:‘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個又說:‘我有《琵琶記》里枇杷果。’他們初是以實花來斗,斗到后,越斗越來勁,韻味愈斗愈濃。”
詞和小說的不同在于,詞的篇幅是有限的,不可能去描寫斗草的過程,它的文體特征也決定了晏殊的寫法肯定與曹雪芹不同。晏殊著重寫的是女主人公在斗草前后的活動和心情,用白描手法著意刻畫了一個純潔活潑的少女形象,她就和作者在上片描寫的春景一樣,清新、明媚、生動。
上一篇:《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賞析、表達什么感情、運用的藝術手法解讀?
下一篇:《晏殊·浣溪沙》原文、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