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耐特:立足興趣,拓展發家的道路
每一位富翁的成功過程都有著獨特的因素在起主要作用;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創意,也許是一個革命性的機遇,也許只是憑著自己的興趣、熱情和執著的信念。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常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做出令人矚目的成績。眾多富翁的親身經歷也證明,這一規律同樣適用在白手起家的過程中。
如同牛頓從一個蘋果的落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一樣,菲爾·耐特在對體育的熱情追逐中,也建立了著名的運動品牌——耐克。
在1986-1996年的十年間,《財富》雜志排出的全美收入最多的1000家公司中,耐克一直排在前10名之內。1991年,耐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家資產超過30億美元的體育和健身公司。
1938年,菲爾·耐特出生在美國。他喜歡運動,熱衷于打籃球、棒球、跑步等體育項目。作為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他對阿迪達斯、彪馬這類運動品牌十分熟悉,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平凡的小伙子,日后開創出一個新的品牌——耐克,甚至超過了阿迪達斯在運動領域的支配地位。
菲爾·耐特一直很熱愛運動,他在俄勒岡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師益友——教練比爾·鮑爾曼。鮑爾曼在20世紀50年代曾連續打破世界長跑紀錄,俄勒岡州的尤金市也因此而揚名。他是個事業心極強的人,一心要使自己的運動隊超過其他隊。訓練比賽中,運動員的腳病是最常犯的,鮑爾曼和耐特便想設計出一種鞋,鞋底輕而支撐性又好,摩擦力小且穩定性強,這樣可以減少運動員腳部的傷痛,跑出好成績。
于是,他們精心設計了幾幅運動鞋的圖樣。找了好幾家制鞋公司,但卻沒人理會。倔強的鮑爾曼和耐特干脆親自請教補鞋匠,學會了做鞋。在一次運動會上,鮑爾曼的隊員穿上了由他親手制作的、外表難看但輕巧舒適的鞋,結果跑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比賽都好的名次。
就這樣,本科畢業后的菲爾·耐特繼續到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而鮑爾曼則繼續在大學里做田徑教練和設計運動鞋。菲爾·耐特畢業時,他在一個調查報告中提到,很多體育名將和普通運動員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打敗阿迪達斯,讓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穿上日本生產的高質量、低價格的跑鞋。
后來,菲爾·耐特在日本的一個展覽會上碰到了日本的虎牌運動鞋廠家代表,他立刻想到要取得虎牌運動鞋的美國代理權,于是他自稱來自美國的“藍絲帶運動公司”。剛好虎牌需要一個代理商來打入美國市場,于是就把代理權交給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
拿到代理權的耐特立即找到了鮑爾曼,他們兩個人出資500美元,組成了真正的“藍絲帶運動公司”,成為虎牌運動鞋在美國的獨家經銷商,開始了最初的創業。這個“藍絲帶”就是“耐克”的前身。
剛起步的時候,由于沒有倉房,耐特把存貨放在岳父家的地下室里,他和鮑爾曼兩個人一個管財務,一個管設計,配合得十分默契。事實證明,他對市場的預測是正確的,這種低價運動鞋銷量很好,第一年便銷售了價值8000美元的貨品。
1968年,經鮑爾曼改制過的Cortez鞋成為虎牌運動鞋的最暢銷產品,而耐特為公司的發展也打下了堅實的財務基礎。公司的生意開始逐漸好轉。不久,日本總公司察覺產品銷路不錯,便要求他們先匯款后發貨。這樣一來,鮑爾曼他們的成本就大大地提高了,因此他們只好加倍努力推銷。但日本方面還常常不按期交貨,甚至把一等品偷偷地留在日本銷售,把次品送往美國。一次,鮑爾曼他們收到一批鞋,顧客才穿了兩個星期,鞋底、鞋幫就分家了。他們只好忍氣吞聲,為了維護信譽及時給顧客退換了。更可氣的是,虎牌又派代表來到尤金市,提出購買鮑爾曼公司51%的股份,并在5個董事中占兩席,如果拒絕這個要求,立即停止供貨。受盡日商刁難的鮑爾曼和耐特忍無可忍,斷然拒絕了這一非分的要求。
就在這個時候,菲爾·耐特強烈地感覺到,一定要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運動鞋品牌。于是他根據希臘勝利之神的名字創辦了一個新的品牌——耐克。而耐克這個名字,在西方人的眼里是很吉利的,且易讀易記。他們很快就推出了以“耐克”命名的運動鞋,并且設計了精美的商標。耐克那個著名的“一鉤”商標十分醒目,具有視覺上的吸引力及運動鞋和其他體育用品應具有的那種動感,象征著力量和速度。
為了做宣傳,菲爾·耐特和他的妻子親手印制了耐克T恤到奧運會的預賽場上分發,看見的人都問:“誰是耐克?”比賽中,耐克小小地出了一把風頭——被說服穿這種新鞋的馬拉松運動員獲得第四名到第七名,穿阿迪達斯鞋的運動員獲得前三名。在運動鞋行業,菲爾·耐特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耐特和鮑爾曼意識到:如果不能開發出比現在產品更好的新產品,就根本沒希望提高市場占有率。于是他們立即動手研究開發新產品!
在后來的改進中,耐克氣墊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耐克氣墊是用來嵌入鞋跟部的充氣墊,它是公司制鞋技術上的一張王牌。它比泡沫海綿或橡膠能保持更長時間的彈性,穿起來舒適、平穩。現在,幾乎所有耐克公司出品的運動鞋都嵌有這種氣墊。
有趣的是,消費者并不清楚這其中的奧秘。然而,這點又正是耐克高質量、高性能之所在。于是策劃人員在廣告上動了一番腦筋。很快一幅十分有特色而又吸引人的廣告畫出現了——在一只耐克鞋的腳跟部開了兩扇“窗戶”,人們透過“窗戶”可以看見鞋底的耐克氣墊。這幅廣告畫大大吸引了消費者,并使他們一目了然地明白了耐克比其他運動鞋技高一籌之處。
隨后的兩年里,“耐克”的銷售額緊跟著翻了兩番。
到20世紀70年代末,耐克公司有將近100名研究人員,其中許多人有生物、化學、實驗生物學、工程技術、工業設計學和多種相關領域的學位。雄厚的研究力量開發出140余種不同式樣的產品,其中不少產品是市場最新穎和工藝最先進的。這些樣式是根據不同腳型、體重、跑速、訓練計劃、性別和不同技術水平設計的。這些風格各異、價格不同和多種用途的產品,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使他們感到耐克是提供品種最齊全的跑鞋制造商。
到了1979年,耐克通過策劃新產品的上市及其強勁的推銷攻勢,使其市場占有率達到33%,終于打破了原來由阿迪達斯、彪馬和虎牌所建的“鐵三角”,成為銷售明星。到1981年,其市場份額甚至達到50%,遙遙領先于阿迪達斯,而耐特本人也跑步進入了《福布斯》雜志令人垂涎的美國最富有的400人之列,對體育的熱愛和追求,使他實現了白手起家的愿望。
一如耐克是諸多年輕人鐘愛和追求的運動品牌一樣,它的創始人菲爾·耐特對體育的熱情和白手起家的經歷,更值得年輕人學習。菲爾·耐特是眾多普普通通的年輕人的代表——熱愛體育、擁有理想、富有激情,更是年輕人的榜樣。
上一篇:自信源自內心,與其他無關
下一篇:要給予孩子廣闊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