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學(xué)習(xí),懶惰or勤奮?
十月的天氣變幻莫測,上午艷陽高照,下午又涼風(fēng)四起,正如同在操場上悶悶不樂的李銘俊的心情一樣。此時的他雙手插在藍白相間的校服口袋里,低著頭,一腳踢開了花壇邊的小石子,他看起來像是有什么心事,在拿無辜的石子撒氣。
“這么晚了怎么還不回家?”說話的是李銘俊的同班同學(xué)寧小靜,她梳著高高的馬尾辮,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仿佛會說話一樣地眨了又眨。她的學(xué)習(xí)成績優(yōu)異,并且多才多藝,作為初二(2)班班長的她不僅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也是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的榜樣。
看到寧小靜和自己說話,李銘俊似乎并不感覺到意外,畢竟寧小靜是班長,平日里樂于助人。而身為體育委員的李銘俊除了班干部會議以外,和她并無交集。只見李銘俊把頭扭到了一邊,沒好氣道:“我的事情不勞駕你費心。”
李銘俊的反應(yīng)氣得寧小靜直跺腳,她的小眉頭一皺,氣鼓鼓地轉(zhuǎn)身離開,并且心里嘀咕著:以后再也不要理李銘俊了,真是好心當成驢肝肺!可是她不知道,不久以后,她會和這個“可惡”的男生成為同桌。
隔日一早,孟老師就把李銘俊叫到了辦公室里。孟老師是初二(2)班的班主任,也是整個年級最年輕的女老師,剛滿28歲的她平易近人,很喜歡把自己的學(xué)生當成朋友來相處。只見她輕輕拉開身邊的桌椅,對著李銘俊說:“不要拘謹,過來坐。”
這是李銘俊第一次來到老師的辦公室,說心里不緊張還真沒有人相信,他偷偷地深呼吸了一下,緩步移動到了孟老師的旁邊,端正地坐到了椅子上。孟老師似乎察覺到李銘俊有些緊張,于是把正在看的書遞給了李銘俊:“我正在看這一則寓言故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你想不想看一看?”
在孟老師的示意下,李銘俊接過了書,只見上面寫了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大森林里,狐貍和熊是一對好朋友。這一年的春天,它們兩個決定一起播種玉米。只聽狐貍對熊說:“好朋友,你負責(zé)播種,我負責(zé)趕走附近的小鳥,不然我們辛苦播種的種子被它們吃掉了就糟了。”熊聽信了狐貍的話,勤勤懇懇地播種,而狡猾又懶惰的狐貍卻只顧著躲到山后睡大覺。
后來,玉米種子發(fā)芽了,苗兒越來越高,不久后結(jié)出了玉米棒子。狐貍一看急忙道:“好朋友,收玉米的任務(wù)就交給你了。今兒高興,我負責(zé)到山上打獵,為今天的晚飯加個餐!”熊毫不懷疑地收起了玉米,而狐貍依舊跑到山后睡懶覺,當天色已晚時,它兩手空空地回來,對熊說:“好朋友,我累了一天,可惜連一只兔子都沒有捉到,真倒霉。”
秋天來了,熊辛苦播種的稻子也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狐貍想了想道:“好朋友,你負責(zé)收稻子,我負責(zé)留在家里看守玉米,免得別人趁機偷了咱們的玉米,那就得不償失了。”熊一聽覺得有道理,于是拿著工具早早出了門,可它沒料到,在它走后,懶惰的狐貍關(guān)上了大門又睡起了大覺。
終于到了分食物的時候,為了公平起見,熊和狐貍找來了鄰居山羊作為見證人。只聽狐貍道:“你雖然辛苦,但是我的責(zé)任更加重大,我分七成,你分三成,你有意見嗎?”熊點了點頭,同意了狐貍的建議,可就在這時,山羊說出了真相:“熊,狐貍是個大騙子,每一次它都趁著你勞作的時候偷懶睡覺,現(xiàn)在還想要你的東西。”
熊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它三下兩下就把狐貍趕了出去,并且和它斷絕了往來。于是到了冬天的時候,狐貍只能在雪地里餓著肚子,以雪充饑了。
李銘俊看完了這一則寓言故事,感受頗深,只聽他對著孟老師說:“這只狐貍真的是太懶惰了,每一次熊在勞作的時候,它都在一邊偷懶耍滑,最后只好冬天里餓肚子,是咎由自取!”
孟老師接過書,把它重新放進了抽屜里,意味深長地說:“你說得有道理,如果狐貍可以勤快一點,肯和熊一起勞作,那么結(jié)果肯定會不一樣。”說罷,孟老師拿出了李銘俊昨天的試卷,“這是你能考出的最理想的分數(shù)嗎?”
李銘俊看著只有52分的試卷,瞬間漲紅了臉,他欲言又止,最終只是尷尬地搖了搖頭。
只聽孟老師繼續(xù)說:“學(xué)習(xí)也是一樣,如果你肯像熊一樣勤奮,那么一定會有所收獲,相反,則會像狐貍一樣,與好吃的食物擦肩而過。”
孟老師說得沒錯,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午餐,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勤奮是必要的前提。勤奮也是青少年應(yīng)該具備的優(yōu)良品德。只有勤奮地付出,才能收獲好的成績。所以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一定要端正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了解勤奮和懶惰之間的差異。
聽孟老師講故事
鑿壁借光的故事
西漢時期,青少年匡衡勤奮上進,特別熱愛讀書,只是他的家境貧寒,甚至連一根小小的蠟燭都買不起,于是一到了夜晚,匡衡就沒有辦法看書了,這讓他十分沮喪。
有一天,他決定到鄰居家碰碰運氣,只見他敲開了鄰居的家門,恭恭敬敬地說:“很抱歉打擾到您,我家里太窮,買不起蠟燭,一到了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不知道可不可以借用您家的一寸之地,讓我看書呢?”
鄰居聽后不但沒有表示同情,反而恥笑道:“連一根廉價的蠟燭都買不起,那就不要讀書了。”
匡衡很受打擊,但是他沒有放棄讀書的念頭,趁著鄰居不注意,他偷偷在墻上鑿了一個洞,并借著小小的光亮,如愿以償?shù)刈x起了書。正是這種勤奮,才讓匡衡獲得了重視,后來成了漢元帝的丞相,同時也成了西漢時期著名的學(xué)者之一。
上一篇:難道你就是別人口中的“面子少年”?
下一篇:鳥巢一樣亂蓬蓬的頭發(fā),一點兒也不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