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沖之求是創新
祖沖之是南朝宋、齊時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機械制造家,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
祖沖之出生的家庭,幾代人對天文、歷法以及機械制造方面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的祖父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筑的長官。
在這樣的家庭氣氛熏陶下,祖沖之自小時候起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讀了不少書,大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后生。他特別愛好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其他星球運行的情況,每一次觀測,都做一次詳細的記錄。
宋孝武帝劉駿聽到他的名聲,派他到一個專門掌管學術研究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當官并不感興趣,但是在那里,便于博覽群籍,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歷法了,于是,他就應召赴任了。
在祖沖之以前,有個名叫劉徽的數學家,利用割圓術從圓內接正六邊形算起,邊數逐步加倍,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的面積,算得了圓周率即π的近似值為3.14。
祖沖之應用了劉徽的割圓術,并在劉徽的計算基礎上繼續推算,求出了精確到小數點之后第7位有效數字的圓周率,即3.1415926<π<一個是3.1415927。
這一結果,相當于需要對九位數字的大數目進行各種運算130次以上,這在今天用筆算運算也是一項十分繁復的工作,而在當時是用算籌運算的,更不知要艱巨多少倍。從這里,可以看到祖沖之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勞動,需要多大的毅力和信心。
祖沖之所求得的圓周率數值,遠遠地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直到1000年后,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于公元1427年著《算術之鑰》和16世紀法國數學家維葉特于公元1540—1603年才求出更精確的數值。
為了計算方便,祖沖之還求出用分數表示的兩個圓周數值。一個是355113,稱為密率;一個是227,稱為約率。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表示圓周率的最佳漸近分數。在歐洲,16世紀的鄂圖和安托尼茲經過運算,才得出這個數值。
在天文學領域中,祖沖之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在探古今之異,觀華戎之要,對歷代歷法進行系統的研究過程中,一方面開動思想機器,極力思考研究的途徑和方法,一方面堅持實際觀測,他親自用圭尺量日影、親自觀測漏時計的情況,一絲一毫也不肯馬虎而過。
通過對歷代歷法的研究,他發現古時的歷法疏陋錯舛之處很多,劃分得也不精密,他指出了天算歷法家劉歆、張衡、劉徽、何承天等人的不足,大膽地提出了改革歷法的主張。
他根據長期觀測的結果,創造出一種新的歷法,叫作“大明歷”。這一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結果只相差50秒;測定月球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結果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研究和推行科學,不僅要受到客觀條件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制約和限制,而且還要受到來自社會的傳統觀念和傳統勢力的阻撓。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的歷法,宋孝武帝便召集群臣商議。
當時,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戴法興拘泥于陳腐的傳統觀念,抱殘守缺,他無視祖沖之提出的“冬至所在,歲歲微差”的事實,對祖沖之橫加非難。
他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法,是離經叛道的行為,提出古人的章法不能改變,攻擊祖沖之改革閏周是“削閏壞章”。祖沖之沒有被戴法興的攻擊誣蔑嚇倒,他當場用自己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
戴法興仗著皇帝對他的偏愛,蠻橫地說:“歷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人不應當改動?!弊鏇_之據理力爭,嚴肅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就只管拿出來辯論,不要拿空話嚇唬人嘛?!?/p>
宋孝武帝為了幫助戴法興,找來一些懂歷法的人跟祖沖之辯論,也一個一個地被祖沖之駁倒了。盡管如此,由于戴法興是宋孝武帝劉駿的寵臣,大家都畏懼他的權勢,既然戴法興對祖沖之提出異議,商議的人就都跟著戴法興附和,以免得罪當道。
當時,支持祖沖之觀點的,在朝臣中只有一人。這是一場科學與反科學的論戰。事后,由于宋孝武帝還是不肯頒布新的歷法,直到祖沖之去世十年之后,他創制的大明歷才得到推行。事實驗證了祖沖之生前的預言,即大明歷的推行勢在必行。
除了對數學、天文歷法方面的貢獻外,祖沖之還是個多才多藝的機械發明家。他制造的指南車,不管車身怎樣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向南方;他還制造過“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試航過,一天可航行一百多里;他還利用水力轉動石磨,叫作“水碓”,可用來舂米碾谷子。
祖沖之勤于治學,善于分析思考,他治學態度嚴謹,博訪前故,遠稽昔典,搜集自古以來的大量文獻資料和觀測記錄,并對之進行系統深入地分析研究,從前人的科學思想和成就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
他不虛推古人,富于批判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他在掌握大量資料的同時,堅持實際考核驗證,既發揚了前人的成就,又糾正了前人的錯誤,橫下一條心,用心求索,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學難關。他這種求是創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也是一切科學家和改革家所應具備的寶貴品格。
上一篇:真正值錢的東西
下一篇:神奇的小水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