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走進陽光
1985年,求學美國的李安的畢業作品、片長45分鐘的短片《分界線》獲得紐約大學畢業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個大獎,由于這個影展素有“大學生奧斯卡獎”的美譽,所以李安雖然是個剛畢業的學生,美國一家很大的電影公司卻很快就找他簽了合約。
李安沒想到,在簽下合約后,經紀公司根本就不打算真的為他提供任何拍片機會,幾乎把他冷凍了起來。他們急著與李安簽約,并不是有片子就要找他拍,而是怕他被別的公司搶走,先下手為強。在好萊塢的歷史上,華人能得到一兩個表演的機會就算萬分幸運了,而能夠接到片子當導演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沒有工作的李安只得坐等機會的到來。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妻子林惠嘉每天出去工作養家,李安每天就在家拼命閱讀、看片,還把所有家務都包了,買菜做飯帶孩子。親戚朋友們都對“吃軟飯”的李安看不下去了,紛紛勸林惠嘉讓李安去打工。林惠嘉毫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李安卻心中有愧,偷偷學電腦準備找工作。但沒多久就被妻子發現了,她大罵他:“學電腦的人那么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
在妻子的堅持下,李安這個紐約大學的電影制作碩士只好整天圍著鍋臺轉,他因此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岳父母嘗過他的手藝后直贊嘆,還提議出資讓他開中餐館,但李安心中只有不滅的電影夢。雖然他生性耐得住寂寞,但這樣看不到希望的日子也不由得讓他的眼神充滿憂郁。
1990年,李安的銀行存折只剩下43美元了,小兒子又出生了,感覺走投無路的李安開始思索如何突破困境。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突然間明白了,現成的好劇本哪里能輪到他這個初出茅廬又沒有一點背景的華人導演頭上呢?既然不能指望別人送上好劇本,那何不自己動手創作出制作成本低的好劇本,試試能不能出頭?
正好在這個時候,臺灣的朋友馮光遠告訴李安,臺灣“新聞局”舉辦劇本征選,獎金豐厚。前3名每人可獲得40萬新臺幣,第4至10名則可獲20萬新臺幣。這個消息給困在家中6年的李安一線希望,他決心一搏,他和馮光遠決定把幾年前他們倆合寫的劇本《喜宴》送去參賽,為了增加中獎機率,李安又在劇本征選截止日期前兩個月寫了劇本《推手》投稿。想不到這兩個劇本都獲獎了,《推手》進列三甲,《喜宴》位居前10,獎金共有60萬新臺幣。
這次的獲獎,不但緩解了李安的經濟壓力,而且還為他贏得了光輝的未來。在領獎后的12天之內,臺灣“中央電影公司”副總經理徐立功就看中了李安的才華,與李安合作拍攝了《推手》這部電影。從《推手》開始,李安火山噴發:《推手》獲得了1991年臺灣“金馬獎”的3項大獎,并取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喜宴》獲柏林電影節大獎——金熊獎;《飲食男女》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這3部影片構成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在接下來的5年中他又拍攝了三部純美國題材的影片:《理智與情感》《冰風暴》和《與魔鬼共騎》……之后的《臥虎藏龍》《斷背山》更是把他推上了國際頂級導演的巔峰,他也成為奧斯卡有史以來首位非白人的最佳導演獎獲得者。
一個曾經窩囊的在家“吃軟飯”的男人就這樣讓人們見證了他的才華。想想,若不是在6年的枯守后,李安醒悟到唯有自己創作劇本才有出路,他也許不會有今天。
人的一生中,也許難免會碰到像李安一樣被命運“冷凍”起來的時候,這個時候,與其坐以待斃抱怨命運的陰冷,不如主動走到有陽光的地方,只要一個邁步,你就能把凍結在身上的堅冰慢慢融化。
陽光其實無處不在,只看你懂不懂得主動走出去,走進陽光里。
上一篇:李娜:笑對一切
下一篇:李彥宏: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