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肖曼·巴納姆是一位著名的魔術師,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表演:“我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節目里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鐘都會有人上當受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既不能時刻反省自己、看清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來觀察自己。在大多數時候,我們只能借助外界的一些信息來認識自己,所以,我們在認識自己時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環境中,并習慣性地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古希臘人就把“認識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羅神廟的門柱上,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也只能遺憾地說,“認識自己”仍離我們有一段遙遠的距離,究其根本,這是因為我們并不了解最真實的自己。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父親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我與杰克去清掃南邊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需要踩著里面的鋼筋踏梯才能進去。杰克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倆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爬了上去;下來的時候,杰克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后面。鉆出煙囪后,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杰克的后背、臉上全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我看見杰克的模樣,心想我一定和他差不多,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我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杰克看見我全身干干凈凈,就以為自己和我一樣,只簡單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結果,街上所有的人都笑破了肚子,他們以為杰克是個瘋子。”
最后,父親鄭重地對愛因斯坦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我們之所以無法了解到真實的自我,大部分原因在于我們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響,諸如他人的言行等,在那些來自外界的信息的暗示下,我們就有可能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就像愛因斯坦的父親,看著杰克渾身很臟,就以為自己身上也很臟。因此,要想真正地看清自己,我們需要避免陷入別人眼光的謎團中,讓自己成為自己的鏡子。
有一個割草的孩子打電話給陳太太:“您需不需要割草工?”陳太太回答說:“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這個孩子又說:“我會幫您拔掉花叢中的雜草。”陳太太回答說:“我的割草工也做了。”這個孩子又說:“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陳太太說:“我請的那人已經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了。”孩子掛了電話,哥哥在旁邊不解地問道:“你不是就在陳太太那兒割草打工嗎?為什么還要打這個電話?”孩子帶著得意的笑容說:“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孩子通過打電話向雇主詢問一些關于自己的信息,得以進一步認清自己。大多數人難以擁有天生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實際上,判斷力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而信息對于判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我們無法收集到一些關于自己的信息,就難以對自己作出明智的判斷,以致最終不能看清自己。
當一個人的情緒低落、失意的時候,他就會對生活失去控制感,乃至他內心的安全感也會受到影響。這樣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心理的依賴性將大大增強,比較容易受他人言行的信息暗示。所以,當別人說出一段無關痛癢的話時,他們很容易“對號入座”。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傾向。在日常生活中,這種心理將妨礙我們對自己作出真實的判斷。
小貼士心理
我們應該學會面對自己,不要因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認為有“缺陷”就試圖通過自己的方法將缺陷掩蓋起來,其實這是不明智的。試想,當你把自己的眼睛蒙上時,你就真的掩蓋了自己的缺陷了嗎?因此,無論是缺陷還是優點,我們都應該正確看待,面對自己是認識自己的必經之路。
上一篇:互惠原理:分享讓孩子提升幸福感
下一篇:保存實力,總能讓自己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