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思考的力量
牛頓從小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總是能夠制造出一些讓人大吃一驚的事情。在一六五九年九月三日,罕見的暴風雨侵襲了英國,河水泛濫,樹木也被連根拔掉。村子里能干活的人,不管男女,全都頂著狂風、冒著大雨跑到地里去,有的立木樁,有的壘擋風墻,大家都在拼命地干著。
天空一片漆黑,狂風還不停地刮著,牛頓家的房子呼啦呼啦直晃,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頓此時才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他同自己的母親和弟弟、妹妹住在一起。
“哥哥在哪兒呢?”最小的妹妹聽見風聲,膽怯地問媽媽。
“老頭兒,你在地里沒看見牛頓嗎?”他媽媽向剛從地里轉了一圈的父親問道。
“地里沒有哇!太太。”
“這就怪啦!他剛才明明出去了,你再去一趟找找看。”
父親穿上雨鞋,打著雨傘,又冒著暴風雨出去了。最小的妹妹和弟弟,被狂風嚇得緊緊地倚在媽媽的膝蓋前,擔心地看著媽媽的臉。
“會不會讓大風給刮跑啦?”
“是啊,怎么回事呀!不過,哥哥是個有主意的人,準沒事兒。”
恰恰是在這個時候,牛頓正像妹妹擔心的那樣,真的被大風給刮跑了。不過,他是自己心甘情愿地讓大風給刮跑了的。他父親轉著圈兒地找,好不容易才在后院里找到了牛頓。
這時,牛頓的頭發(fā)被大風吹得亂蓬蓬的,渾身被雨淋得都濕透了。他像個瘋子似的頂著大風,跑來跑去。刮這么大的風是很少見的。牛頓想知道這么強的風,究竟有多么大的力氣,他一定要了解風力。
牛頓想得入了迷。什么家里的事呀,地里的活呀,全都忘了個精光。牛頓冒著狂風暴雨來到后院,先是順著風拼命地跳,接著又迎著風拼命地跳,然后又側身向著風跳著,并且還把斗篷拋起來以測試風力與接觸面積的關系。
大家都被他的樣子給嚇壞了。自從這件事情之后,媽媽知道牛頓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因此決定送他去大城市讀書。這成了牛頓一生的轉折點。牛頓的故事不僅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夠引發(fā)我們對“思考”的更深刻的認識。
世界上一切創(chuàng)造發(fā)明和科學進步,都是科學家勤奮思考的結果。每一項工具的改進都是由一個好的想法引起的。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最初的人們,也就是原始社會的人,他們以樹葉為衣裳,以野果為食物。
后來,有人發(fā)明了紡織技術,有人開始種植食物。這樣,人們的穿著和飲食才逐步得到了改善。這些改善,正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勤奮用腦、積極思考的結果。
上一篇:別做可有可無的人
下一篇:千萬不要忘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