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樹一樣把根深深地埋進土里
尼采曾說:“樹之所以能長成參天大樹,是因為它把根深深地埋入了土里。”大自然賦予了人類太多的象征,之所以有海納百川,不在于大海本身的浩渺,而是因為它地勢的低洼。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總是從小到大,從低到高,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地去積累,才有可能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夢想。
有個英文名叫“Dream”的“最勵志保安”,就是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人們,他是怎樣從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前臺保安,到騰訊研究院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用他自己的話說,“職業(yè)無貴賤,只要努力,機會一定有”。
“Dream”名叫郝建一,和很多立志要去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一樣,大學畢業(yè)后,他來到了北京。在這個競爭激烈同時又機會眾多的城市里,郝建一的目標很清晰,“先找最容易上手的工作,就不用向家里要錢了,然后再看興趣,擇機跳槽”。來到北京的第三天,郝建一就到了騰訊北京公司所在的物業(yè)部做了一名前臺保安,這讓他至少在北京先安頓下來。
這份工作的不易,比郝建一當初想的還要苦,每天最少要站7.5小時,有時超過10小時,他的腳很快磨出了繭子。
就是這樣,也沒能磨滅郝建一的理想,他一直琢磨如何讓自己變“強大”。讀書,成為了他實現(xiàn)理想的第一步。工作再忙,郝建一都要抽出時間閱讀,他把在學校時認為有用的教材都帶在身邊,起初主要是溫習專業(yè)知識,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產(chǎn)品經(jīng)理這個職位很適合自己,于是便開始有意識地搜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一年后,騰訊研究院的一名負責人找到郝建一,半開玩笑地問他,要不要來做數(shù)據(jù)標注的外包工作?憑借著電腦的熟練操作和計算機的相關(guān)知識,郝建一通過了層層選拔,正式成為了騰訊的一名外聘員工。
不到半年后,郝建一又從基礎(chǔ)的數(shù)據(jù)標識崗位,一躍成為了騰訊輸入法組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在郝建一看來,自己能有今天,90%靠努力,10%靠機遇。他相信,只要努力,機遇就一定會有,關(guān)鍵在于目標夠不夠明確,行動夠不夠堅決,付出夠不夠多。
很多頗有成就的人都是由低處做起,從小事著手。為了有朝一日的“高就”,他們懂得時間的優(yōu)化組合,心甘情愿把重心放低,天天有進步,月月有提升,年年有改變,最終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彼岸,而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就曾經(jīng)為一位年輕人提出了“求職三步曲”。起初,一個剛從大學畢業(yè)的年輕人慕名給馬克·吐溫寫信,信中表明了對馬克·吐溫的敬仰,同時說明自己剛剛走出校門,想到美國西部當一名新聞記者,又由于人生地不熟,特意請求馬克·吐溫先生幫忙推薦一份工作。
對此,馬克·吐溫回信告知了年輕人三個步驟:“首先,你可以去一家報社應聘,告訴對方你不要薪水,只想找到一份工作來鍛煉自己;接下來,如果你能成功上崗的話,那就要努力去干,默默做出些成績,然后逐漸提出自己的要求;一旦你能成為業(yè)內(nèi)經(jīng)驗豐富的資深人士,第三步自熱而然就會發(fā)生——那些更好的職位就會向你拋來橄欖枝。”
年輕人認真地按照馬克·吐溫的“三步曲”去做,不僅在職場上獲得了“一席之地”,而且沒過多久便得到了他心儀的“好職位”。
無獨有偶,幾十年后的美國,同樣是一位剛畢業(yè)的年輕人,一心想在美國求得一份職位。不同的是,這位“剛畢業(yè)”的年輕人,有的是博士學位。這樣一來,求職的標準自然不能太低。沒想到,由于缺乏工作經(jīng)驗,許多家公司都拒高學歷于門外。想來想去,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
果然,這回沒費多大力氣,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對一個博士來說,簡直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但他仍然干得認認真真,一點也不馬虎。不久,他的才華漸漸顯出:他能找出程序中的錯誤,這可不是一般程序輸入員可以做到的。老板特意表揚了他,這時,他才亮出了學士證書,也自然換得了一份與本科生相稱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fā)現(xiàn)這個年輕人時常能提出一些獨到而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剛踏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強。這時他又把碩士證書拿來,老板見后又提升了他。
半年后,老板發(fā)覺他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仍然可以比較輕松地做好,就約他詳談,此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這時老板對他的水平已經(jīng)有了全面的了解,便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而這個職位,正是這位博士生最初理想的目標。
一個介意“低就”的人,只能說明在乎表面的顏面遠勝于心中的大志。積弱圖強,守弱保剛,就像壓緊的彈簧不是為了永遠蜷縮彎曲,而是為了有朝一日的迸發(fā)。在“低就”中積蓄力量,磨練意志;在不斷的自我完善中,“高成”才有所期待。
上一篇:停止是為了做出更好的選擇
下一篇:創(chuàng)造條件,在有限時間把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