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著,就要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
大海是一個無窮的寶庫,因此,在海邊生活的大多數人都靠海吃海。他們從大海中捕魚,或靠天然的海水養殖,還有人靠給游客駕船出海為生。可以說,大海是他們的衣食父母。然而,終日和大海打交道,每天都要駕船出海,幾乎每一個出海人都曾經見識過大海暴躁的一面。憤怒的大海簡直要吞噬一切,它怒吼著,撕扯著一切在它懷抱中的東西。一個從未見過這種情形的人無疑會心驚膽戰,然而,對于一個終日與大海打交道的漁民而言,暴躁的大海也依然是可親的。這就像是生活。每個人都在生活的懷抱中摸爬滾打,有的時候我們運氣很好,總是能夠順心如意地得到生活的饋贈。然而,有的時候命運卻和我們開玩笑,厄運接踵而至,使人無法招架。這個時候怎么辦呢?難道出海人見識過大海的暴躁之后就再也不和大海打交道了嗎?當然不可能。無論生活怎樣捉弄我們,只要活著,我們就必須面對這一切。就像每一個出海人都曾經歷過風暴一樣,每一個活著的人都要經歷命運的嚴峻考驗。
無論出身高貴還是卑賤,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面對生活的暴風雨,假如我們退縮了,那么就無法面對未來的生活。因此,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對。正如一個出海人在大海上遇到了風暴一樣,此時此刻,怨天尤人管什么用?后悔莫及有什么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積極地求生,永不放棄。
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整整84天了,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一直出海,但是卻始終毫無收獲。對此,很多漁夫都嘲笑圣地亞哥,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然而,圣地亞哥自己卻不這么認為。在別人的嘲笑與質疑之中,他再次獨自出海捕魚。最終,他發現魚兒上鉤了,然而,這是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甚至比老人的船還要長兩英尺。老人盡管已經年紀很大了,并且捕了一輩子的魚,但是他卻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魚,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這條大魚的力氣很大,圣地亞哥根本不是它的對手。然而,面對自己的獵物,圣地亞哥沒有想過放棄。就這樣,他和小船被魚拖著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在這兩天兩夜之中,老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好幾次大魚差點兒把小船拖翻、拖垮,即使如此,老人也沒有放棄。他不顧一切地與大魚奮斗,最終把大魚刺死了。老人把大魚拴在船頭,準備起航回家。出人意料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大魚的血腥味招來了鯊魚,它們瘋狂地撲向這個碩大的食物,盡管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斗,還是沒能阻止一群群前來“挑釁”的鯊魚吃掉了他的獵物。最終,老人把大馬林魚帶回了家,盡管大馬林魚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骨頭架子了。
在《老人與海》中,很多人都喜歡一句話,即“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盡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是小說中圣地亞哥老人所說的話,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老人有不屈服的精神,面對變幻莫測的大海,面對比自己的小船還要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面對成群而至的聞到了血腥味的鯊魚,他始終沒有想過放棄。這就像是人生,除了本身的變幻莫測之外,還總是有一個個意外和不幸接踵而至。而對于老人而言,盡管他在幾天幾夜的搏殺之后只帶回了大馬林魚的骨架,他也依然是人生的勝利者。對于我們而言,也是如此。在面對人生的過程中,我們所追求的未必是結果,而只是永不屈服的過程。只要盡心盡力了,即使失敗了,又如何呢?其實,對于成功和失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也許在悲觀者眼中,圣地亞哥老人是失敗了,而在樂觀者眼中,圣地亞哥老人卻是永遠的強者。這正像某位著名的音樂大師所說的:“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我們不是漁夫,但是我們卻是在生活的大海上弄潮的出海人。只要活著,我們就必須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無處可逃。既然怯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為什么我們不像圣地亞哥老人一樣成為一個不屈不撓的硬漢呢?!記住,每一個出海人都曾經歷風暴,每一個人都曾經歷生活的風風雨雨。強者永遠不會抱怨和放棄,而是一味地堅持,永不言敗。
上一篇:只有看開了,才能真正地放下
下一篇:吃虧是福,吃虧也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