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靜面對,唯有堅持才是出路
比爾·蓋茨說:“社會是不公平的,我們要試著接受它。”在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假如真的絕對公平了,反而會是另外一種不公平。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會面臨很多的不公平,有可能是出生背景不同、家庭關系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這些對我們而言都是不公平的。
如何來縮小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唯有堅持才是出路。我們每天為了生存,不得不堅持地掙扎著,以爭取屬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堅持了,卻沒有得到期望的結果。這時不要較真,不要哭泣,也不要怨天尤人,我們需要平靜地面對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堅持才是唯一的出路。
大約在五十年前,一位小女孩誕生在田納西州那士維市郊。她的健康有嚴重的缺陷,使她不能像一般人一樣走路。雖然她有一個溫馨的基督化大家庭,可是,當兄弟姊妹在外頭享受奔跑和玩耍的樂趣時,她卻必須被支架所限制。她的父母定期帶她到那士維市區接受物理治療,但小女孩痊愈的希望仍甚渺茫。“我可能像其他小孩一樣,跑步和玩耍嗎?”她問父母。
“親愛的,你只要相信,”他們回答,“你若相信,神就能叫這事發生。”
她把父母的話放在心中,相信神能使她不必靠支架走路。她常瞞著父母和醫生,靠兄弟姊妹的幫助,練習解開支架走路。在十二歲生日那天,她當著父母的面解下支架,不靠別人攙扶,自己在醫生的辦公室周圍繞行。父母看到她這樣驚人的變化,感到非常意外,醫生簡直不能相信她的進步,但她從此不必戴著支架了。
她的下一個目標是打籃球。她繼續運用信心和勇氣,和她未曾發育的雙腿,去參加學校籃球隊。教練挑了她的妹妹入隊,卻拒絕了那勇敢的女孩。她的父親,一位智慧和可親的先生,告訴教練:“我的女兒們是一對。你若要其中一個,另一個也要接受。”教練只好勉強讓她加入。于是她得到一件過期的制服,被允許跟其他隊員一起練習。
十六歲那年,她成為全國最佳的年輕選手,被選派參加在澳洲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跑四百公尺接力賽的最后一棒,贏得了銅牌。她對這樣的成就并不滿意,于是再接再厲,四年后再次參加一九六零年的羅馬奧運會。
那一次,維瑪·魯道夫(Wilmna Rudolph)贏得一百公尺短跑,二百公尺短跑,又在四百公尺接力賽中的最后一棒中奪標,為全隊贏得勝利。當年她更錦上添花,被選為全美最佳業余運動員,獲得極高的蘇利文獎榮譽。風雨之后,維瑪的信心和堅持得到了收獲,她相信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但堅持會是前方唯一的路。
面對世界的不公平,任何的抱怨以及墮落只會成為你失敗的爛借口,唯有堅持才是抵達夢想的基石。
世上沒有什么東西能夠代替堅持,才華不能代替它,那些有才華的人不能成功的事例太常見了;天賦不能代替它,“沒有回報的天賦”都快成一個俗語了;接受教育也不能代替它,世界上到處都是接受過教育而不得志的人,只有堅持才是唯一的出路。
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較量,能否取得最后的勝利,不在于一時的快慢,如果你能夠在自己成長的道路上靜下心來,遇到困難不氣餒,不灰心,矢志不移地前進,那么你必將獲得最后的勝利。
上一篇:平常心對待成功與失敗
下一篇:強者總是想辦法改變自己,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