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最近,幼兒園要舉行開放日活動,爸爸媽媽經過商議,決定由媽媽去參加幼兒園的開放日,參觀娜娜在幼兒園里的生活。
開放日到了,大清早,媽媽就帶著娜娜來到幼兒園。到了幼兒園之后,媽媽站在一旁觀察娜娜的活動,她對娜娜說:“娜娜,你要當媽媽沒有在旁邊,和平時一樣在幼兒園里嬉笑玩鬧、吃東西、上課、做作業,好不好?”娜娜很開心地點點頭。就這樣,媽媽一直在一旁以觀察者的身份觀察著娜娜的表現,也留意著老師對孩子們的照顧。和娜娜媽媽的表現截然不同,其他的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做各種各樣的服務,例如,孩子正在高興地玩游戲,家長看到孩子可能會摔倒,馬上就會提醒孩子;孩子正在和同學一起玩,并沒有發生危險,家長也會走過去干涉。媽媽心想:這樣的幼兒園開放日,父母并不能看到孩子真實的狀態,其實父母應該更加旁觀一些,而不要把自己融入孩子的幼兒園生活中。
半天的生活很快就過去了,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孩子們和以往一樣,坐在教室里等著老師分發飯菜。這個時候,秩序就更加混亂了。娜娜一直乖乖地坐在那里等著老師發飯菜,但是娜娜同桌的爸爸卻非常不淡定,看到老師發了烤雞翅,他馬上對老師說:“我們家孩子吃得多,可以多給我們兩個。”老師說:“這些雞翅都是每個孩子限量的,飯是可以隨便吃的,菜也是可以隨便吃的,所以孩子如果沒吃飽,還可以再添加飯菜。”那位爸爸生氣地說:“這樣怎么可能呢?孩子應該想吃多少就給吃多少,雞翅貴就不給孩子多吃,這不是限制孩子么!”老師對于爸爸的不滿非常無語,后來,這位爸爸看到孩子很喜歡吃薯條蘸番茄醬,索性拿著孩子們放垃圾的大餐盤去擠了半盤的番茄醬過來,結果孩子只吃了幾口就不吃了。老師說:“其實,孩子可以自己要更多的食物來吃,平時孩子都是不夠吃,就和老師要。”聽到老師委婉的說法,那位爸爸的臉都紅了。
很多父母都生怕孩子在幼兒園里吃虧,受到小朋友的欺負,或者吃飯的時候不能吃飽,因而在幼兒園開放日的時候,他們并不能以旁觀者的姿態旁觀孩子的幼兒園生活,而是常常對孩子指手劃腳,甚至恨不得直接介入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對于家長這樣的表現,孩子們并不能完全適應,老師們也會受到很大的干擾。
在最初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不是幼兒離不開父母,而是很多父母都離不開幼兒。如今,孩子已經6歲了,進入幼兒園大班,已經具備了照顧自己的能力。而且經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他們在很多方面也都建立了秩序。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參加幼兒園開放日的活動,應該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例如,孩子平日在幼兒園就是獨立如廁的,父母即使來參觀孩子的幼兒園生活,也不要幫助孩子脫褲子如廁。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孩子們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秩序,父母如果橫加干涉,就會擾亂幼兒園正常的秩序。
如今,大多數家庭里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往往會對孩子疼愛有加,卻不知道當父母凡事為孩子代勞,就會限制孩子的能力發展,使孩子不能快速成長。明智的父母不會代替孩子去做所有的事情,而是會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是因為孩子的能力需要在實踐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孩子的成長也需要不斷豐富的人生經驗作為支撐。
要想培養孩子的能力,除了要給孩子更多的機會做自己的事情之外,還要為孩子創造機會,鍛煉孩子的能力。當孩子能夠獨立做事情的時候,父母要對他們表示支持,如果孩子向父母求助,那么,父母就要斟酌孩子所求助的事項是否真的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情,那么就要多多鼓勵孩子獨立完成;如果父母認為孩子的確沒有能力完成相應的工作,那么就應該對孩子提供一些輔助的力量,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性,也讓孩子越來越獨立堅強,越來越能干。
上一篇:叛逆就是專門與父母作對
下一篇:培養愛好,經營出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