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是人類的一大美德。交際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謙虛的人,往往更能給人以親近感,使人愿意與之交往;更能給人以信賴感,使人愿意引以為知己和莫逆。因此說,謙虛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獨特的人格魅力。那么,怎樣把謙虛升華為一種人格魅力呢?
一、用謙虛顯現真誠的魅力
謙虛的人,首先是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了真誠,謙虛就成了虛偽,成了沽名釣譽者的面具。謙虛只有披上真誠的“盛裝”才能賦人以魅力。這就不是幾句表白所能達到的。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授銜之前,裝甲兵司令許光達聽說這次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心里十分不安和焦急。他除了多次當面向賀龍同志提出降銜要求外,還親筆給毛澤東寫了一份“降銜申請”:“軍委毛主席、各位副主席:授我以大將銜的消息,我已獲悉。這些天,此事小槌似的不停地敲擊心鼓。……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此次,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功績授勛。回顧自身歷史,1925年參加革命,戰績平平,1932—1937年,在蘇聯療傷學習,對中國革命毫無建樹,而這一時期是中國革命最艱難困苦的時期:蔣匪軍數次血腥的大圍剿,三個方面軍被迫作戰略轉移。戰友們在敵軍層層包圍下,艱苦奮戰,吃樹皮草根,獻出鮮血生命。我坐在窗明幾凈的房間吃牛奶、面包。自蘇聯返國后,有幾年是在后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里,在中國革命的事業中,我究竟為黨為人民做了些什么?……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志功勛卓著……為了心安,為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面請降銜。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看,許光達在至關重要的軍銜問題上,其謙虛和真誠可謂前無古人,無以復加,真是“光”明而豁“達”!難怪毛澤東激動地贊他:“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二、用謙虛顯現親切的魅力
亞里士多德曾說:“對上級謙遜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的人謙遜是安全。”這番話可說是概括了謙虛在人際交往中對不同層次不同人的不同作用。一般說來,對上級謙遜不難做到;對下級謙遜雖難以做到,但往往下級很少有人來苛求;而真正在與平輩的交流中做到謙虛恭和,是對雙方的共同要求——這當然包括名人與非名人、大名人與小名人之間以及非名人與非名人等多向度交往,則也是很不容易的,非高境界、高修養者不能為之。著名學者錢鐘書的謙虛之風和其學問一樣為人所稱道。一次,正在創作電視連續劇《圍城》的編劇孫雄飛和導演黃蜀芹就此劇改編的有關問題請教錢鐘書。談話中,孫雄飛和黃蜀芹向錢鐘書和夫人楊絳討要他們的著作并請其簽名題字。錢鐘書攤開《圍城》一書,將毛筆微蘸墨汁,微笑著對孫雄飛說:“我稱你為兄吧!”孫雄飛嚇得手足無措,連連說:“不不不!”可錢鐘書已經飛快地在扉頁上寫下了“雄飛,兄存覽”五個字;并說:“這作為我們一段文字之交的紀念吧!”孫雄飛激動不已,連連道謝。四人在合影留念時,錢、楊二老一反慣例,執意讓兩個年輕人居中,他們卻各站一邊,并硬是堅持把他們從三樓送到樓下。這種謙遜、親切,不以名自傲的態度實質上已成為錢先生多年形成的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使與其交往的很多人時時感念,無不景仰。
三、用謙虛顯現聰明的魅力
我們說某某人謙虛,是在這個人有了一定成績之后不驕傲的基礎上。對于平庸之輩,愚鈍之輩,無所謂謙虛不謙虛。換個角度說,謙虛的人一定是聰明的、睿智的、有才能的人。用謙虛來顯現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本身便是一種聰明,一種睿智,一種魅力。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誼曾被列寧譽為“超過了古人關于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在他們40余年共創革命大業的過程中,恩格斯始終以“第二小提琴手”自喻,把一切功勞歸于馬克思,甘當馬克思的助手,不論在馬克思生前身后。在他70歲生日來臨前,許多人寄來雪片似的賀電和信件,他十分不安地說:“我主要是靠了馬克思才獲得信譽!”并極力反對為他舉辦慶祝活動。他73歲時到維也納、柏林訪問時,兩個城市的群眾對其歡迎的隆重氣氛是罕見的,恩格斯在歡送大會上的演講中謙虛而激動地說:“如果說我在參加運動的50年中,確為運動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獎賞。我的最好的獎賞就是你們!”恩格斯用一生的謙虛換來了人民的崇敬與信賴,誰能說這不是聰明的魅力使然呢?
四、用謙虛顯現幽默的魅力
謙虛是一種美德,幽默是一種智慧。把美德智慧地顯現出來,既是人美好情操的外化,也是為人處事中的一大技巧。我們常常聽到有人一本正經的謙虛之詞:“我做得很不夠”、“這主要歸功于黨和人民”等諸如此類的套話,聽起來似曾相識,就難免減弱了謙虛的真誠與分量,和下面這幾個事例相比,就顯得有些遜色了。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首相丘吉爾護衛英倫建有卓著功績。戰后他退位時,英國國會擬通過提案,塑造一尊丘吉爾的銅像置于公園。丘吉爾聽后輕輕地一笑,說:“多謝大家的好意,我怕鳥兒喜歡在我的銅像上拉屎,還是請免了吧。”把偉人的謙虛只用一句幽默的話輕輕帶出,顯示了他對此事不屑一顧的曠達胸懷。又如,在一次座談會上,有人尊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為“錢老”,錢學森馬上糾正道:“老錢。”從“錢老”到“老錢”,只是一個詞序的顛倒,卻把錢學森其人的謙虛幽默、詼諧地坦露出來,可謂言近旨遠,言簡意賅,以四兩撥千斤。
五、用謙虛顯現大度的魅力
大度,用句俗語來說,就是“宰相肚里能撐船”,胸襟開闊,能包能容。大度和謙虛可以說是一奶同胞,有“血緣”關系。謙虛的人一定大度,大度的人一定謙虛,二者相依相伴,相輔相成。因此,謙虛的本身就是大度魅力的展現。解放前,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在一大戲院演出京劇《殺惜》,演到精彩處,場內喝彩聲不絕。這時,從戲院里傳來一位老人的喊聲:“不好!不好!”梅蘭芳循聲望去,看到是一六旬開外的老人,衣著樸素,邊喊邊不住地搖頭,心里想:這是怎么回事?他一定是個內行!于是,戲一下場,他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先生接到家中,待如上賓,恭恭敬敬地說:“說吾孬者,是吾師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者見梅蘭芳如此謙恭知禮,便認真地指出:“惜姣上樓和下樓之臺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請問這是出于哪位名師所傳?”梅蘭芳一聽,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納頭便拜,稱謝不止。以后每在此地演戲,必請老者觀看并請其指正。這里,梅蘭芳沒有因為老者當眾喝他的倒彩而怨憤,反而恭敬如師長,虛心求教,不僅使自己更進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在演藝界和其藝術造詣一樣勝人一籌,因此而愈受人尊崇。
六、用謙虛顯現勤奮的魅力
謙虛,實際上是一個優秀的人對自己不完善、有缺點的一種默認,是基于自己不足這一認識而生發的追求卓越、向往崇高、超越平庸的一種潛在意識。“不滿是向上的車輪”,這句哲言可說是謙虛定義的最佳詮釋。一個謙虛的人;面對大千世界的紛紜復雜,總覺得自己的無知和渺小,決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輝煌成果和榮譽,便義無反顧地勤奮學習、求知和實踐,這可以說是所有的謙虛的成功者的共同境界。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一生貢獻卓著,聲名美譽海內皆知,是我國科學界的佼佼者,在世界也有很大影響。然而,他的一生都沒有倦怠松懈,直到逝世的前幾天仍在勤奮地學習新知識。這天,他因病躺在病床上,照例有許多人來探望他。老伴,因他前一天咳了一整天,便把所有的親戚朋友全留在房外。猛然,竺可楨聽到了外孫女婿的聲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進來。原來,外孫女婿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竺可楨雖是大科學家,但他對自己缺乏“基本粒子”這門新學科的知識著急,曾經五次主動向孫輩求教“補課”,今天,他當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外孫女婿給他介紹了國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況,以及楊振寧的《規范場》取得的新進展。老伴看他艱難的樣子,連連勸他:“你連坐都支持不住,還問這些干什么?”竺可楨一聲咳一個詞地說:“不成啊!我知道得太少了。”這里,用“活到老,學到老”來形容竺可楨的謙虛與勤奮是一點也不夸張的,這也正是他事業成功、人際關系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試想,一個肯于向孫輩求教的人,誰能不愿意和他相處、相交、相知呢?
謙虛是一種姿態。把謙虛升華為魅力,這是一個人從被動向主動、從不自覺向自覺、從無意識向有意識超越自我的過程——人格升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心得到陶冶靈魂得到凈化,生活將因此而美麗絢爛,您也將因此而魅力四射!
(高偉杰)
上一篇:讓痛苦伴我們一生
下一篇:謝謝你贈我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