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譯注·蒙卦第四·《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譯文】《象傳》說:“利于採用抵御強寇的方式治蒙”,是說可以使上下的意志順合和諧。
【注釋】①上下順——《程傳》:“上不爲過暴,下得擊去其蒙,‘御寇’之義也。”
【說明】由于“蒙師”氣質(zhì)有異,“蒙穉者”的程度不一,故“治蒙”的方式往往不同。這一點,在二、上兩爻中有所體現(xiàn)。吳澄曰:“九二剛而得其中,其于蒙也,能‘包’之,治之以寬者也;上九剛極不中,其于蒙也,乃‘擊’之,治之以猛者也。”(《易纂言》)
【總論】事物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必多蒙昧。《尚書·太甲》敘伊尹語曰: “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 旁求俊彥,啓迪后人。”《禮記·學(xué)記》云:“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爲先。”可見,我國古代對傳道授業(yè)、啓蒙育智是十分重視的。《蒙》卦取名“蒙穉”,其義在于揭示“啓發(fā)蒙穉”的道理。卦辭稱“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體現(xiàn)“尊師敬學(xué)”的思想,與《禮記·曲禮上》所謂“禮聞來學(xué),不聞往教”之義相同; 又稱“童蒙”初問“告”,再三濫問“不告”,展示了啓發(fā)引導(dǎo)式的教學(xué)原則,與《論語·述而》所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之義略通。六爻大旨,二陽爻喻“師”,四陰爻喻“蒙童”,即程頤云: “二陽爲治蒙者,四陰皆處蒙者也。”(《程傳》)其中九二陽剛處下,啓迪羣蒙,爲有道“師表”之象;上九剛健居終,以嚴施教則利,以暴施教則不利:這是從“教”的角度揭明“啟蒙”規(guī)律。六五居尊謙下,“蒙以養(yǎng)正”,爲好學(xué)“君子”之象; 初六陰弱蒙穉,潛心“發(fā)蒙”則可,急于求進必“吝”; 六三、六四兩爻,或不循學(xué)徑、盲目躁動,或遠離其“師”、困陷蒙昧,均不能去蒙發(fā)智:這是從“學(xué)”的角度揭明“治蒙”規(guī)律。綜觀全卦,無非緊扣“教”、“學(xué)”兩端,抒發(fā)作《易》者頗具辯證因素的教育思想。蔡清曰: “在蒙者便當求明者,在明者便當發(fā)蒙者,而各有其道。”(《易經(jīng)蒙引》)正是本卦大義的概括。若聯(lián)係我國古代教育史,進一步攷究《蒙》卦的思想內(nèi)容,似乎又有利于追溯、挖掘先秦時期以孔子爲代表的某些教育理論的哲學(xué)淵源:這是本卦值得重視的一方面價值。
上一篇:周易·謙卦第十五《《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下一篇:周易·噬嗑卦第二十一《《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