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大壯卦第三十四·《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詳也;“艱則吉”,咎不長也。
【譯文】《象傳》說:“不能退卻,不能前進”,說明上六處事不夠周詳審慎;“以艱貞自守則可獲吉祥”,說明上六所遭咎害不致于久長。
【注釋】①詳——《釋文》“詳審也”,猶言“周詳審慎”。案,《釋文》又引鄭玄、王肅作“祥”,謂“善也”。義亦通。②咎不長——《尚氏學》:“三、上爲正應,終必和合,故曰‘咎不長’。”
【說明】上六既言“無攸利”,又言“艱則吉”,正是從兩方面揭示爻義:謂此時若盲目強進必不利,若守艱緩圖則有吉。朱熹曰: “上六取喻甚巧,蓋壯終動極,無可去處,如羝羊之角掛于藩上,不能退遂。然艱則吉者,畢竟有可進之理,但必艱始吉耳。” (《朱子語類》)
【總論】 “大爲強盛”,是事物發(fā)展的美好階段;此時如何善葆“盛壯”,是至爲關(guān)鍵的問題。《大壯》 卦辭以“貞吉”二字,揭示了守“正”處“壯”、必獲吉祥之理。卦中諸爻,具體說明“大壯”之時不可恃強“用壯”,而要謙退持中。于是二、四兩剛以謙柔獲吉,初、三兩陽若妄動必兇;五、上兩陰,剛壯巳過,更宜柔和自守。劉沅指出:“不用壯而彌壯,此《大壯》之義也。”(《周易學說》引) 馬振彪就此進一步推論曰:“匹夫之勇,不得謂‘大壯’;自反而縮,理直氣壯,乃所以爲正也。天地有正氣,可貫古今;君子有正氣,可配道義。董子言‘與其不由道而勝,不如由道而敗。’不由道而勝,是小人之 ‘用壯’,‘亢龍有悔’也;由道而敗,是君子之 ‘用罔’,‘潛龍勿用’也。《易》義多扶陽抑陰,而《乾》與《大壯》則戒人用陽太過,推‘用罔’之義,殆‘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乎!”(《周易學說》)此論所明《大壯》推重“不用壯”的義理,實屬全卦大旨的核心。許慎《說文》謂 “止戈爲武”,《周易》稱“大壯貞吉”:兩者論事發(fā)端誠然有異,但關(guān)于“剛武”、“強盛”必須建立在“正”的基礎(chǔ)上,不得濫用妄施的觀點,則是頗可相通。《彖傳》極言“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也是強調(diào)這一宗旨。
上一篇:周易·無妄卦第二十五《《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下一篇:周易·需卦第五《《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