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改過是真道德
南懷瑾先生說:人對于自己的過錯,很容易發現。每個人自己做錯了事,說錯了話,自己曉得不曉得呢?絕對曉得,但是人類有個毛病,尤其不是真有修養的人,對這個毛病改不過來。這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錯了,第二秒鐘就找出很多理由來,支持自己的錯誤完全是對的,越想自己越沒有錯,尤其是事業稍有成就的人,這個毛病一犯,是毫無辦法的。所以過錯一經發現,就要勇于改過,才是真學問、真道德。
知錯就改,這個道理,人們都明白,但是能夠真正做到,確實不容易的。人都是自尊自戀的,看人看事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看法,很少去顧及別人,而且總是自以為是,對自己要求的少,對別人期望和要求的多,真正能夠做到設身處地,做到嚴以律己,待人以寬的人畢竟很少。
所以,人的自知之明很重要。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會自覺地反省反觀自己,自覺修養自己,明白要正視現實,客觀地看人看事,能夠做到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問題。同時,他認識到“人非圣賢”,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而犯錯也是成長的一種必然途徑。很多情況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錯誤,才能認識到,才能有成長,做到不再犯。所以,對于自己,對于別人,都不必太苛求,給自己和別人犯錯的機會——當然,這個錯不是故意犯的,這樣說只是明白而且正視到人的局限性和躲不過的一些錯誤。當然,能夠不犯,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畢竟,有幾個是先知先覺啊。
由于有這個認識,對于錯誤,就會多幾分自覺的把握。能不犯就不犯,所謂“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一旦犯錯,也要做到敢于承認錯誤,做到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這樣才能獲得不斷的成長進步。犯一次錯誤很正常,但重要的是改過。當然,有些錯誤難以改正,如果不妨大礙,再犯一次似乎也不為過,重要的是不要再有第三次,所謂“事不過三”,過了三,就難以改變,說明積惡已久,很難改正,后果將是嚴重的了。一個人犯些小錯沒關系,但重要的是少犯大錯,不犯那些嚴重的,或者說難以彌補,給人遺憾的錯誤。
一般來說,那些取得成功的人,當然是聰明人。這個聰明也許主要不在于天資有多高,能力有多強,機會有多好,背景有多深,而往往在于他有自知之明,善于改過自己。
沈從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小時候,他很調皮,經常玩得忘了上學。他還特別喜歡看木偶戲,常常在上學或是下學的路上,偷空跑去看戲,每每看得入了迷,經常遲到,耽誤了讀書。
一天上午,沈從文又從課堂里溜了出來。一個人跑到村子外頭去看戲了。
那天的木偶戲演的是《孫悟空過火焰山》。沈從文看得十分投入,不時捧腹大笑。早把上學的事忘掉爪哇國里去了。
直到太陽落山,戲也演完了,他才想起這是上課時間呢,就趕緊匆忙回到學校。可是,此時早已下課,同學們都已放學回家了。
第二天,沈從文剛進校門,老師就嚴厲地責問他:“你怎么回事,為什么又曠課了呢?”。沈從文因為做錯了事,羞紅著臉,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
老師很生氣,罰他跪在樹下,并大聲訓斥道:“你看,這楠木樹天天往上長,而你卻偏偏不思上進,甘愿做一個沒出息的矮子!”
到了第二天,老師又把他叫去,對他說:“大家都在用功讀書,你卻偷偷跑去看戲。昨天我雖然羞辱了你,可我也是為了你好。一個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老師的一番話,深深地打動了沈從文細小的心靈,他默默地流下了眼淚。這次教訓,也讓沈從文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能再一錯再錯下去,不能再讓老師操心,讓人鄙視。而過不受尊重的生活,是他不能接受的——他雖貪玩,可卻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腦子里也很懂是非對錯。從此,他再也沒有跑去看戲,而是專心學習了……
從此,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記住這次教訓,做一個受尊重的人。此后,他一直這樣要求自己,不斷自尊、自立、自強著,終于一步步獲得成長,最終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學家。他做作家和做學者,都做得很成功,讓人稱贊感嘆。而他真誠生活,有錯就改,自尊獨立,獨立不倚的生活姿態,更讓他獲得了世人的尊重,真正做到了如人們給他評價的那樣“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上一篇:南懷瑾《做到留名不容易》人生國學智慧全集
下一篇:南懷瑾《學而好古,敏以求之》人生國學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