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學·元明奉行宋學獨尊 《蔡傳》及繼續疑辨·擁蔡反蔡以外或傾向不明之作
這里情況不一,但可分為:
(1)較有名的著作。元代有名而常被稱引的是許謙《讀書叢說》、《四庫總目》稱:“宋末元初說經者多尚虛談,而謙……于《書》考典制,猶有先儒篤實之遺?!庇滞跆炫c《尚書纂傳》,纂諸家說于注疏后,以朱熹、真德秀之說為主。真德秀書已佚,此有保存之功。黃鎮成《尚書通考》,全為解釋書中各項學術資料,無一“求帝王之心”等空言。張仲實《尚書講義》,“不為游辭”,“先考音義、名物、度數,次及諸儒之說,辨其是否”。明代名著當推王樵《尚書日記》。雖宗理學不反《蔡傳》,但他要進一步尋蔡的歸趣。書中“裒錄百家訓詁”,有理學闡發,有歷史考訂。有明一代除疑辨之作超過他外,其余著作無出其右者。另有胡瓚《尚書過庭雅言》,是一廣征歷史資料及石刻碑志資料以證《尚書》且費二十年之力寫成的要著。遠勝圣賢心法古義時義紛紜之說,惜不知存佚。
(2)一般著作。就《明史·藝文志》(《元史》無此志),《經義考》、《四庫總目》綜觀元明《尚書》著作,除上文已述諸書外,元代一般之作得33部,明代得115部。已詳列于《尚書學史》,此從略。當時匯合眾說的總集則有俞鯤《百家尚書匯解》,當是明代家數最多的一部。程弘賓,秦繼宗、袁儼、江旭奇、張瀾、黃諫、趙鶴等皆有集眾說之編。
元明兩代《尚書》學,上焉者唯讀陳櫟、董鼎、陳大猷之書,下焉者疲精敝神于科舉時文,莆田、秀水俗書及八股程式之書泛濫,敗壞《尚書》學。在此風氣下,竟墮落到編造偽書。即失意文人書坊編造《古書世學》六卷,偽稱其先人從朝鮮使臣手得箕子傳入朝鮮之本,從日本使臣手得徐福傳入日本之本,其書多《神農政典》篇,又在《洪范》篇內多52字。《日知錄》及《四庫總目》 已斥其妄。
上一篇:尚書學·宋代承用偽《古文尚書》及巨大發展與疑辨·承漢唐經學尾聲后的慶歷新學風
下一篇:尚書學·宋代承用偽《古文尚書》及巨大發展與疑辨·據偽古文《大禹謨》建立理學(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