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李代桃僵·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隋高祖楊堅之父楊忠為建立北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封賞殊隆,官終于柱國、大司空,爵至隋國公。由這種關系,楊堅得以在十五歲的時候即官拜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進爵成紀縣公,十六歲又遷驃騎大將軍,并加開府之榮。此后累加升遷,蔭襲父爵隋國公。不久其長女出嫁皇宮,聘為武帝皇太子妃,楊堅父憑女貴,地位更加穩(wěn)固。楊堅如此年紀輕輕,竟高官顯爵集于一身,皇恩眷寵盛極一時,難免有秀木出林之患,而他本人又確屬少年老成,言談舉止俱有名流風范,且早就受到過周太祖的賞識,自然更為引人注目。許多天潢貴胄、功臣勛舊,對楊堅的存在深表不安,宇文護一直都在尋找機會殺害楊堅,齊王宇文憲、內(nèi)史王軌都認為楊堅將危害朝廷,力勸周武帝早除后患。周武帝雖然暫時不以為意,楊堅卻深知三人成虎(何況他自己確是一只猛虎),日久必然生變,于是立即藏巧守拙,似乎對權(quán)力漠不關心。然而權(quán)力往往不求自來,他因參加吞并北齊的行動,功勞卓著,再次進位柱國。至周宣帝即位,昔日的太子妃一躍成為皇后,楊堅身為皇后的父親,相應平步青云,官居極品。楊堅至此威望如日中天,顯赫無加,皇帝已明顯感受到了他的潛在威脅,決定找借口對他痛下辣手,但又被他巧妙裝扮,蒙混過關。與此同時,極力結(jié)交權(quán)貴,準備奪取政權(quán)。大成二年,楊堅出任揚州總管,臨發(fā)聽說周宣帝病情嚴重,遂借口亦患腳疾留屯不走,宣帝一死,就在同黨鄭譯、劉昉的幫助下入總朝政,掌握內(nèi)外軍權(quán)。至此楊堅的用心路人皆知。為了保證奪權(quán)的萬無一失,楊堅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先后誅滅了周氏諸王及忠于北周的軍政大臣,又偷梁換柱地以世子楊勇及其他親信如高颎之流執(zhí)掌各大要害部門。他還有軟的一手,就是一改宣帝時的苛刑虐政,清簡法令,推行寬松緩和的政策,以此釣取民心。一切進行就緒,這才暗示眾親信協(xié)力同心,對年幼的北周靜帝軟硬兼施,誘逼他“禪位”于楊堅。當靜帝無可奈何下詔“禪位”時,楊堅還假惺惺地三讓不許,直至演出一幕由金城公趙煚奉皇帝璽紱、百官勸進的鬧劇,楊堅才正式粉墨登場,宣布以隋王朝替代北周,他自己龍袍加身,入主皇宮。587年,隋滅陳,中國在經(jīng)歷了晉末及南北朝時期的分崩離析之后,又暫時趨于天下一統(tǒng)。(《隋書·高祖紀》)
上一篇:隨機應變·弦高犒師退秦兵
下一篇:以屈求伸·忍讓退守,守仁脫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