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的戰爭(公元前6~前1年)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軍先后擊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統一國家的戰爭。
戰國后期,經長期兼并戰爭,至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贏政正式執政時,不僅宋、衛、魯等小國均已滅亡,東周亦為秦滅,名義上的天子不復存在。中原僅剩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秦王政為加速統一戰爭的步伐,用李斯、尉繚之策,以反間分化瓦解敵國,同時預定以打擊眾弱之強的趙、楚為重點,采取由近及遠的方針,各個擊破六國。
秦王政十一年至十五年(公元前236年至前232年),秦乘趙軍攻燕之機,4次出兵攻趙。開始2次,在河間(今河北獻縣東南)、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重創趙軍;后2次在肥邑(今河北肥鄉西)、番吾(今河北平山東),被曾破匈奴十余萬騎的李牧擊敗。秦知暫時尚不能滅趙,遂轉攻最近、最弱的韓國。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進攻韓國,迫其獻出宛(今河南西南部),次年攻取韓都鄭(今河南新鄭),俘韓王安,韓亡。十八年(公元前229年),趙逢災荒,秦軍乘機由上黨(今山西長子)、河內(今河南黃河北地區)2路攻趙,圍趙都邯鄲。施反間計使趙王殺李牧,于十九年攻破邯鄲,俘趙王遷,趙亡。趙公子嘉奔代(今河北蔚縣東北),自立為代王。秦乘勝于二十年攻燕,在易水(今河北易縣南)。大敗燕代聯軍,次年占燕都薊(今北京),燕王喜率殘部退遼東郡(今遼寧遼陽)。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以一部兵力攻魏,引黃河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城破,魏王假出降,魏亡;以主力20萬攻楚,在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被楚軍擊敗;次年增兵至60萬再次攻楚,在蘄(今安徽宿州東南)大敗楚軍,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攻占楚都壽春(今安徽壽縣),俘楚王負芻,楚亡。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攻遼東及代,俘燕王喜和代王嘉,燕、代亡。秦軍滅燕、代后,立即南下攻齊,齊軍一觸即潰,很快占領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俘齊王建,齊亡。
至此,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以秦的勝利而告終,結束了春秋以來500多年諸侯割據,相互攻戰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
秦將軍俑,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
上一篇:《秦攻嶺南百越之戰(公元前18~前14年)》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綦江之戰(1916年~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