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風云
烏拉街的《歷史風云錄》本該從“海東盛國”時期說起,因為已出土了戰衣、刀戈、馬具等實物。但是,苦于史無明載而令人茫然。因此,只能從相近相遠的明代烏拉部說起。
努爾哈赤是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羊年)農歷五月間開始起兵的。布占泰是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牛年)農歷正月初七因部滅而外逃葉赫部的。三十年期間,烏拉、建州二部總共打了四次仗,每次都是以烏拉部敗北而告終,直至終滅。究竟是什么原因而造成的呢?
明際女真人,共計有17個部,其中有16個屬于部族聯盟集團,一個屬于氏族獨聯體。在每個部族盟體中,又有若干個異姓氏族個體盟友。在氏族數量上有多有少,人口上有多有寡,勢力上有強有弱,居住上小聚大散,政治上各自為政,不成一統。只有蘇完部瓜爾佳氏,在社會政治上自成體系,不與他部結盟。原因是,她出自東胡族系的鮮卑人、室韋人、錫伯人。自金代起,才有一支入贅女真人共同體,史稱“黃頭女真人”。
建州女真人,共有6個部落盟體,分別是“滿洲”“蘇克蘇護河”“棟鄂”“哲陳”“渾河”和“完顏”,努爾哈赤所在的部落是“滿洲部”。除“完顏部”分布在今吉林省通化縣境內以外,其余五部的分布地,均在今遼東地區的東部。
海西女真人,共有四個部盟盟體,分別是“葉赫”“烏拉”“哈達”和“輝發”,布占泰所在的部落是“烏拉部”。除“哈達部”因外遷而流布到遼北開原小清河以外,其余三部均分布在今吉林省境內。又其中烏拉、哈達二部部主,出自同祖異宗的關系。葉赫部部主,出自元蒙古土默特氏人。輝發部主,出自元女真人益克得哩(錫克特哩)氏。
長白山女真人,共有三個弱勢盟體,分別是“鴨綠江”“朱舍里”和“納音”。其中“鴨綠江”和“朱舍里”二部分布于今鴨綠江北岸通化、白山兩地,“納音部”分布于吉林省安圖和撫松兩縣地之間。
東海女真人,共有三個松散型的部落,分別是“瓦爾喀”“窩集”和“虎兒哈”,談不上盟體。一個分布在圖們江北岸,一個散布于敦化、蛟河、汪清等地,另一個以路為載體散處于中俄界線上,或東或北地帶。
蘇完部,以瓜爾佳氏獨立存世,自紛遷或主投后,散居吉林、遼東和牡丹江三地。
截至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已末羊年)農歷八月吞并葉赫部為計,努爾哈赤總共花費三十五年時間,才將星羅棋布、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女真人,形成了大一統局面。在東北地區歷史上,沒有努爾哈赤的南征北戰,東殺西拼,軟硬兼施的行舉,大中國就不會有大清帝國問世,烏拉部就無法預測去向何方,打牲烏拉城也就不會存在了!
在海西女真人四部當中,烏拉部擁有101個個體氏族單位,葉赫部擁有91個個體氏族單位,哈達部擁有52個個體氏族單位,輝發部擁有42個個體氏族單位。以氏族和人口數據而論,烏拉部居一,葉赫部居二,哈達部居三,輝發部居四。但是,在政治和實力上卻是葉赫為首、烏拉部為次。這便是努爾哈赤之所以作出最后滅掉葉赫部的原因之所在。
可以想象到的是,如果葉赫部當初組織九部聯軍一舉滅掉建州部的話,葉赫部主土默特氏稱王稱霸,豈不成了元史的續篇了呢?到那時候,女真人可就要第二次遭殃了!
努爾哈赫并非一介武夫。在軍事方面,他在李成梁帳下為奴時,就曾學過《孫子兵法》。在經濟方面,從外祖父王杲那里學到不少經商之道。在政治方面,他從前人那里學到了“周天子,家天下”理念,所以如魚得水,行動自如。請看努爾哈赤統一建州部女真人的戰事時間表:
明萬歷十一年(1583)起兵,年僅二十五歲。轉年,一舉兼并了棟鄂部。
明萬歷十三年(1585),在兼并棟鄂部的基礎上和前提下,一舉兼并了渾河部。
明萬歷十四年(1586),在兼并棟鄂、渾河二部的基礎上和前提下,又一舉兼并了蘇克蘇護河部。
明萬歷十五年(1587),在兼并棟鄂、渾河、蘇克蘇護河三部的基礎上和前提下,又兼并了哲陳部。
明萬歷十六年(1588),在兼并棟鄂、渾河、蘇克蘇護河、哲陳四部的基礎上和前提下,再兼并了完顏部,首先實現了建州部女真人的小一統。
努爾哈赤在本家族人的扶持下,僅僅用五年時間就完成了一統建洲女真人的艱巨任務。由原來的家兵家將殊死拼殺,逐漸發展成異兵異將凝心聚力,直至兵強馬壯、所向披靡了!
努爾哈赤在打政治仗和軍事仗的同時,也打經濟貿易戰。今天的遼寧省遼北地區的開原城,是經貿往來的關隘,所以史稱“北關”。海西女真人、長白山女真人、東海女真人、東蒙地區的蒙古人和錫伯人,欲想將各地各自的方物特產輸出關內,同時再將關內的先進手工業產品得到手,必須通過“北關”關市。小小的開原城,于是成為經貿要沖重地。
開原城內的關市,是由明朝官吏把持和看管的,每辦一樁事,必給官吏們行賄,否則無門。因此,行賄一事成了公開的秘密。對此努爾哈赤效仿外祖父王杲當初“坐關罵市”的伎倆,便在關市物價上大做文章,以便控制和遇制建州女真人之外的女真人、蒙古人和錫伯人從事經貿活動。這樣一來,努爾哈赤便成了政治、軍事、經濟三重矛盾的焦點人物。
問題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向與明通好的葉赫部西城城主清加奴、東城城主楊加奴兄弟二人,卻已雙雙作古了。接替上述二主的是,清加奴長子布寨、楊加奴次子那林布祿兩個毛頭小兒。哈達部,也只剩下王臺第六子猛格布祿、歹商兩個愣頭青了。烏拉部,此時的部主是滿泰,此人既無政治才華、軍事才干,又無經濟頭腦,所以任憑葉赫部主指揮。輝發部,此時的部主是“殺六(位)叔叔”奪得王位的拜音達哩,更是個有勇無謀之人。上述六主,均系羽毛歉豐之人。
建州女真的原有王杲、王兀堂、阿臺三位老酋,也已相繼作古了。長江后浪推前浪,推到努爾哈赤時,旗開得勝,一帆風順,由此成為群人公認的大酋。明萬歷十五年(1587)二十九歲時,因立都、定國政、稱汗,所以冠用蒙古語為“汗(罕)”,問世了“老罕王”一說。
在海西四部主看來,欲想解決開原城關市控制與反控制問題,唯一的辦法只能通過戰爭見分曉,醞釀已久的矛盾沖突,終于爆發在開原關市所在地。
上一篇:大頭兵累官都統 不清不白被斷送-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祖父余蔭孫襲承 一帆風順任都統-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