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學·《三國志》研究史略·志的批評及補作情況
宋人鄭樵以為修史三難無出于志,非老于典故者不能為也,“所以范曄、陳壽之徒能為紀傳而不敢作表、志”。(《通志·總序》明人朱鶴齡也說:作史體裁莫大于表,“其失始于陳壽《三國志》,而范曄踵之。其后作者又援范書為例,年表皆在所略”。(《愚庵小集》卷一三)清代,顧炎武在《救文格論》中說:“作史莫難乎志。……自東京以后,典冊既闕,人趨茍且,陳壽《三國》始不立志,姚思廉梁、陳二書,李百藥《北齊書》,令狐德棻《周書》,李延壽南、北二史并因之,不立志,其他諸史雖立志,而紕謬特多。夫無志不得為完史,有志而不淹貫,不得為良史矣。”此外,黃宗羲、萬斯同、浦起龍、汪由敦等人或指責陳壽首開修史不立表、志的惡例,或為《三國志》缺少表、志深表惋惜。
由于清人對《三國志》缺少表、志不滿,因而補作甚用工力。萬斯同作《歷代史表》五十九卷,其中補三國史表有八種之多。周嘉猷的《三國紀年表》、謝鐘英的《三國大事表》、《三國疆域表》、《補三國疆域志補注》、《三國疆域志疑》、周明泰的《三國志世系表》、洪飴孫的《三國職官表》、吳增僅的《三國郡縣表》、黃大華的《三國志三公宰輔年表》、侯康的《補三國藝文志》、洪亮吉的《補三國疆域志》、姚振宗的《三國藝文志》等,也都是補表或補志的重要作品。近人楊守敬認為吳增僅的《三國郡縣表》有遺誤,特作《補正》。陶元珍的《三國志世系表補遺附訂訛》,補正周明泰的《世系表》。他的《三國食貨志》,則填補了補志的一項空白。
上一篇:《唐律》學·清代·刑罰適用方面
下一篇:方志學·方志目錄學——方志目錄的編制出版·區域性方志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