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虛真人列子與《列子》

戰國時期,鄭國圃田有位終生致力于道德學問的人名叫列御寇,他曾師從老子弟子尹喜、著名隱士壺丘子、老商氏和支伯高子。由于他學問淵博,道德高尚,一心清靜修道,被人們尊稱為列子。
一次,一位列國使者入鄭拜訪列子時,他發現這位自己仰慕的有道之士,竟然經常在餓肚皮的情況下,埋頭搞學問。于是,使者便跟鄭國的宰相鄭子陽說:“你治理的國家一派興旺景象,而像列子這樣一位有道之人,在你的國家卻生活得如此貧困,是不是因為你不喜歡像他這樣賢達的士人?”

鄭子陽聽得使者這么一說,他認為自己怠慢了有道之人,便馬上派官吏給列子送去10車米粟。列子雖然窮得經常吃不飽飯,但卻婉言謝絕了鄭子陽送來的米粟。
列子妻子看著可以接濟自家的米粟就這樣被列子拒之門外,不免有點埋怨丈夫。待鄭子陽派來的官吏離開后,她對列子說道:“我聽說,有道之人的妻子兒女都能夠跟著她丈夫享受到安逸歡樂,可是如今我們明明已經在忍饑挨餓,你卻仍然將宰相好心贈送給我們的食物拒絕了。你這樣做,難道是命中注定我們要跟隨你過苦日子嗎?”
列子笑著對妻子說:“鄭子陽先生并沒有真正地了解我,只聽到別人談論我便派人送東西給我,說明他是個輕信別人的人。假若有一天他再聽到別人說我不好,那么,他也會在不了解真實情況下怪罪于我。這就是我之所以不愿意接受他恩惠的真正原因。”
果然,沒過多久,鄭國發生了變亂,鄭子陽在變亂中被殺,鄭子陽的黨眾也被牽連致死。列子因為沒有接受鄭子陽的恩惠而得以安然無恙。
當時,因為戰爭頻繁,人們為了保護自己寶貴的生命,紛紛學習“貴生”之道。一次,列子的弟子嚴恢向列子請教如何做才能保住自身。列子對嚴恢說:“你如果懂得怎樣保持落后,我就可以和你談怎樣保住自身了。”
嚴恢不解地說:“保持落后就能保住自身嗎?請老師賜教。”
列子說:“回頭看看你的影子,就知道了。”
聰明的嚴恢回過頭看一下自己的影子,馬上便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對老師說:“我明白了。身體彎曲,影子便彎曲;身體正直,影子便正直。影子的彎曲與正直是隨身體而變化的,根源不在影子自身;自己的屈曲與伸直是隨外物而變化的,根源不在我自己。這就叫保持落后卻處于前列。”
列子與老子、莊子是道家思想的3個主要代表人物。列子的道家思想主張清靜無為,后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

莊子在他所著的《莊子》中有許多關于列子的傳說,比如列子曾向壺丘子林和老商氏學過氣功,而《逍遙游》中把他描繪成為神仙,莊子寫道:
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意思是說,列子乘風飛行,飄然輕巧,15天后才返回。他對于尋求幸福的事,從來沒有急急忙忙追求的樣子。
傳說當列子潛心修道時,御風而行,常在立春之日乘風游八荒,在立秋之日返回住所“風穴”。這些記載雖然夸張,但也間接反映了列子道家學問的精深和列子超然物外的道家風范。
列子學說主要是養生術,因為他不大關心政治,認為政治事務與政治斗爭,以及一切改造社會和改造自然的努力都有礙于養生。在這方面,列子與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有明顯區別,而比較接近于莊子。

列子一生安于貧寒,不求名利,不進官場,隱居鄭地40年,潛心著述20篇,約10萬多字。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學著作的匯編。全書8篇,140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書中共有神話、寓言故事102個,《黃帝篇》中有19個,《周穆王篇》中有11個,《說符篇》中有30個。這些神話、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論長短,都自成系統,各有主題,反映睿智和哲理,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列子》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典籍,屬于諸家學派著作,是一部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的智慧之書。
知識點滴
少年列子跟著老師尹喜學射箭。有一次,列子一箭射中靶子,忙高興地跑去問尹喜:“老師,現在我能一箭射中靶子,是不是我已經學會了射箭?”尹喜說:“你知道你為什么射中了靶子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尹喜說:“不知道那還不算學會了射箭。”于是,列子跟著尹喜又學了3年。
3年之后,列子再去向尹喜求教。尹喜又問:“現在你知道你為什么射中靶子的嗎?”列子說:“知道了。”尹喜說:“知道了為什么射中,這才算是真正的學好了。你要記住,做學問學技能不能以一兩次僥幸成功就滿足了,要扎扎實實地弄懂弄通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真本領。”
上一篇:兵家孫武與《孫子兵法》
下一篇:醫家代表扁鵲與《難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