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能對面為盜賊”
黃庭堅是北宋的一位大詩人。他雖然被列為蘇軾的“蘇門四學士”之一,但后來與蘇軾齊名,后人并稱他們為“蘇黃”。黃庭堅的成就雖不能同蘇軾相比,但他的詩能屏除陳言濫調,形成一種以生新瘦硬為特征的風格。
黃庭堅的詩歌創作走的是韓愈、杜甫的現實主義道路,但他長期埋頭書齋,傾向于在書本知識和寫作技巧上爭勝。他推崇杜甫,認為“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他學習杜甫的“無一字無來處”,在詩中大量用典,并且喜歡在佛經、語錄、小說等雜書里尋一些冷僻的典故。同時,他主張“取古人陳言入于翰墨”,所謂“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化腐朽為神奇”。
黃庭堅的這種“點鐵成金”法在創作中確實顯出了一些高明之處,不同于一般低能文人的摹擬和剽竊,但是有些時候他奪了別人的“胎”卻未必給人換了骨。唐代詩人賈至《春思二首》之一的“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春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黃庭堅只改了五個字,就變成了自己的《題小景扇》。樂府詩有《門有車馬客》的古題,陶淵明有“心遠地自偏”(《飲酒》)的詩句,黃庭堅湊成自己《次韻張詢齋中晚春》里的“非無車馬客,心遠境亦靜”。別人的詩未必是鐵,他也未必給點成了金,別人的詩未見腐朽,他改的詩也未見神奇。王安石《促織》詩里的“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絢絲”一句被他改成“莫作秋蟲促機杼,貧家能有幾絢絲”,轉眼成了他的囊中物。
黃庭堅是宋代詩壇江西詩派的開山祖,他的作詩理論影響了后來幾代詩人。他的“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創作理論成了宋詩剽竊模仿前人詩句的風氣在理論上的口實?!盁o一字無來處”是借助前賢作招牌,“奪胎換骨”是具體手段,“點鐵成金”是標榜的效果的美化。王若虛說黃庭堅的這一套詩法“特剽竊之黠者耳”,雖言之過重,卻言之有理。
黃庭堅最愛老杜的詩。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有一句“忍能對面為盜賊”(原意指小孩子當著杜甫的面把他茅屋上被風吹下來的茅草抱走),用到黃庭堅的某些詩上倒很適合,當然,黃庭堅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但他的作詩理論被后人斥作“向古人集中作賊”,這恐怕是黃庭堅沒有想到的。
上一篇:“德國神童”的彎路
下一篇:“急先鋒”的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