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舊唐書》
《舊唐書》舊題為后晉劉晌等奉敕撰寫。這是因為此書修成時,劉晌恰好為宰相,由他負責在后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六月奉上,于是便題上了他的名字。其實,此書系多人所撰,監修者是趙瑩,纂修者主要有張昭遠、趙熙、賈緯等人。
《舊唐書》包括本紀20卷、志30卷、列傳150卷,全書共200卷。記載了唐朝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哀帝天祐四年(907年),計十四世、二十一主、前后二百九十年的歷史。其中,因為武則天已經稱帝,所以按帝王為她立紀,而不再入《后妃傳》。
《舊唐書》本來的名字是《唐書》,后來為區別于歐陽修、宋祁等重撰的《新唐書》,才加了個“舊”字。由于《舊唐書》系多人編撰,所以風格不一,粗制濫造,歷史事件也有較多缺失,前半部分還比較詳明,后半部分既繁瑣冗雜又缺漏較多,如列傳、表、疏,前后部分都存在重復。自《新唐書》問世,此書便遭到了冷落。但就史料保存而言,它具有《新唐書》不可替代的價值。司馬光《資治通鑒》的許多史料就來自于《舊唐書》。所以,到了清乾隆年間,它仍然與《新唐書》并列,被列于二十五史中,成為正史之一。
《舊唐書》保存的主要是唐代前期的史料,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唐朝前期,令孤德棻等人奉旨撰成武德、貞觀兩朝80卷的國史,吳競撰《唐史》100卷。后來,根據吳競的舊本,韋述又經過編撰筆削,刪去一篇《酷吏傳》,成紀、志、列傳112卷。以后,于休烈又增加了《肅宗本紀》5卷。令狐峘等人又撰寫唐高祖及唐文宗各朝代的實錄,并在紀、志、傳的基礎上,每篇增輯,成《唐書》130卷。紀傳體國史則只寫到肅宗,所以,后梁、后唐時期,都曾下詔尋求武宗以后的事跡,而武宗以后只有《武宗實錄》1卷及其他零碎材料,對于宦官廢立君主的事件都諱而不言。因此,后晉時期的史官們,只有根據武宗以前的史料、實錄,武宗以后的則只能廣搜遺聞,補綴成書。這就造成了唐前期的本紀、列傳較為翔實,而后期史料則較少的現象。
《唐書》的舊稿,本紀部分在長慶以前,只記載大事,簡明得體;列傳則敘述詳明,有班固《漢書》的遺風。長慶以后的本紀則充斥了詩話、書序、婚狀、獄詞等一切瑣事,列傳中則多敘官職、資望,甚至只載其寵遇,極少史實,所以,被宋朝的史家們諷為“繁略不均”?!杜f唐書》志的部分因循其他史書的體例,沒有新創。對唐中葉以前的事情敘述較詳,后期則缺略較多。傳的部分更沒什么創新,同卷不分善惡、類別,有的當立傳而不立,不當立而亂立,甚至一人兩傳。因編訂草率,致使時序、敘事、編次前后倒置,是非議論失實之處也是隨處可見。如:“列傳”六十二卷宇文韶的《諫獵表》,又見于卷六十四;一百三十二卷中既有《楊朝晟傳》,而在一百四十四卷中,又為其立傳;《輿服志》中的條例,與“列傳”中的內容也有很多類似。這些都是《舊唐書》的缺陷。
上一篇:《舊五代史》
下一篇:《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