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時度勢,以靜制動》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并州刺史高干上書推薦常林為騎都尉,他推辭不接受。
以后刺史梁習推薦并州內的名士常林和楊俊、王凌、王象、荀緯,曹操都讓他們任縣長。
常林任南和縣長,因為治理教化有成效,越級升遷為博陵郡太守、幽州刺史,所到之處都有政績。
曹丕擔任五官將的時候,常林任功曹。
曹操西征時,田銀、蘇伯二人反叛,幽州、冀州動蕩不安。文帝想親自去討伐他們,常林說:“以前我曾任博陵太守,又在幽州任過刺史,反叛的情形,可以預先估計一些。北方的官民,喜歡安定、討厭動亂,歸附教化已經很久,守善道的多。田銀、蘇伯像犬羊一樣聚合,智慧小而野心大,不能成大害。現在軍隊主力在遠方,外有強大的敵人,您就是天下的重心所在,如果輕易動兵遠征,勝利了也不足以顯示威武。”文帝聽從了他的意見,另派將領去討伐,立刻就消滅了敵人。
常林出外任平原郡太守、魏郡東部都尉,入朝任丞相府東曹屬官。魏國建立之后,被任命為尚書。
曹丕登皇帝位,常林升任少府,封為樂陽亭侯,轉任大司農。
曹叡即位,常林進封為高陽鄉侯,調任光祿勛太常。
司馬懿認為常林是同鄉中德高望重的人,經常給他下拜。有人對常林說:“司馬公位高權大,您應阻止他下拜。”常林說:“司馬公自己要注重長幼輩分的次序,成為后生的榜樣。權貴不是我所怕的,下拜也不是我所要制止的。”說話的人尷尬地退下去。
當時的評論認為常林品德清雅高潔,要推他為三公和輔相,常林于是假托病重。后任命他為光祿大夫。八十三歲時逝世,朝廷追贈他驃騎將軍的名號,以三公之禮埋葬他,謚號貞侯。兒子常峕繼承封爵,任泰山郡太守,因犯法而被處死刑。常峕的弟弟常靜繼承封爵。
上一篇:《審時度勢,以靜制動》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審時度勢,先發制人》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