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鑒來,撥亂反正》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楊阜后來被調任為將作大匠。當時曹叡開始修治宮室,征發美女充實后宮,經常出入打獵。秋天,大雨雷電,殺死了很多鳥雀。
楊阜上疏說:“臣聽說上有英明的君主,下面的大臣們就會暢所欲言。堯、舜具有高尚的品德,還請求大臣批評勸諫; 大禹辛勤地建功立業,卻只追求低矮的宮室; 商湯王遇到旱災,歸罪責備自己; 周文王先給自己的妻子作出榜樣,然后才進而治理國家; 漢文帝親自推行節儉,身穿黑色粗厚的絲織品; 這些人都能顯明自己的好名聲,給他們的子孫留下好謀略。陛下繼承武皇帝開拓的大業,守護文皇帝善始善終的大業,確實應該考慮趕上往昔圣明賢良的帝王的善政,總結觀察歷朝末世放縱荒淫的惡政,所謂善政就是要努力做到勤儉節約、看重民力; 所謂惡政,就是盡力滿足自己的私欲,觸犯了自己就發怒。希望陛下考察古代建朝之初光明顯赫的原因,以及末世衰弱以至滅亡的緣故,就近觀察漢末的變亂,足夠使陛下驚心動魄、警戒害怕了。過去假使漢桓帝和靈帝不廢除漢高祖的定法和漢文帝、景帝的恭儉美德,太祖曹操即使有神勇威武,到哪里施展他的才能呢?陛下又怎么能處于這樣尊貴的地位呢?現在吳、蜀還沒有平定,軍隊羈留在外,希望陛下每一個行動都多次思考,考慮好以后再行動,慎重地行事,以過去的歷史作為將來的借鑒,說起來好像很輕松,但對于國家的成敗卻很重要。近來天下大雨,又多是急猝猛烈,雷電很不正常,以致殺死鳥雀。天地神明,把帝王當作自己的兒子,為政有所不當,就出現災害以示譴責。克制約束自己內心經常自責,是圣人記下的格言。希望陛下在憂患還沒顯露就要預先考慮到,謹慎地處理剛剛萌芽的事情,效法漢文帝放出惠帝后宮美人,讓她們自行嫁人; 最近調送的年幼女子,遠方人聽了名聲不好,應該為將來多加考慮。各種修治的工程,應該按勤儉節約的原則辦理。《尚書》上說: ‘同族人團結親近,然后協調和合四方諸侯。’辦事要想一想怎樣才適宜,遵循中庸之道,精心計謀,節省和停止不必要的費用。吳、蜀平定以后,這樣皇上安心,百姓歡樂,九親和睦。這樣下去,祖先心里高興,堯舜恐怕也找不出什么毛病。現在應該向天下顯示誠信,以便安定民眾,以便昭示遠方。”
當時雍丘王曹植埋怨自己不被同等相待,對藩國最親的人,朝廷法律禁令非常嚴密,因此楊阜又陳述同姓九族應行的禮義。
曹叡下詔回答說:“最近得到你的秘密表章,先陳述往昔明王圣主的品德,以批評昏暗的政治,切中要害的言辭,懇切誠摯忠厚老實。退而思考補救過錯,將要順從批評匡正的話,措施就非常全面了。觀覽思考一片良苦之言,我十分贊美。”
以后曹叡下詔討論不利于人民的政治,楊阜議論時認為:“要治理好天下就要任用賢人,要國家興旺就要重視農業。如果舍棄賢良而任用自己喜愛的人,這是忘記治國之道最嚴重的。到處擴建宮殿館舍,高筑樓觀臺榭,妨害民眾要干的事,這是傷害農業最厲害的。各種工匠不勤勉地提高技術,而互相攀比做工奇巧,來符合皇上的意愿,這是傷害治國根本最厲害的。孔子說:‘苛刻的政治比猛虎還厲害。’現在那些拘守功利安于習俗的官吏,為政不精通治理的綱領,茍且地喜好煩瑣苛刻的條文,這是擾亂人民最厲害的。當前最急迫的,應該去掉這四種 ‘最厲害的’,并且下詔給朝廷和郡國的官員,推舉賢良公正敦厚樸實的人而選用他們,這也是求賢的一個方面。”
楊阜又想上疏減少那些不被曹叡寵幸的宮女,于是召集御府吏詢問后宮宮女人數。御府吏遵守老法規,回答說:“這是宮禁的秘密,不能泄露。”楊阜發怒,打了他一百杖,數落他說:“國家的大事對九卿不是秘密,對小吏反而是秘密嗎?”曹叡聽說了更加尊敬害怕楊阜。
曹叡喜愛的女兒曹淑,不滿周歲就早死了,曹叡非常悲痛,追封她為平原公主,并在洛陽建立廟堂,埋葬在南陵。還將親自送葬,楊阜上疏說:“文皇帝和武宣皇后逝世,陛下都不送葬,因為要以國家為重,防備不測。為什么一個還在懷抱中的小孩子死了卻可以送葬呢?”曹叡不聽從他的勸諫。
曹叡剛剛建造好許都的宮殿,又營建洛陽的宮殿館閣。楊阜上疏說:“帝堯崇尚住茅屋而四方諸侯安居樂業,大禹修建低矮的宮室而人民生活安定,到殷商和周代,有的王宮堂高只三尺,有的明堂只用九尺的席子來度量。古代的英明帝王,沒有把宮室建得極其高大華麗來損傷老百姓的財力的。夏桀王興建用美玉裝飾的宮室、用象牙裝飾的房廊,商紂王修建高聳的宮殿和高大的鹿臺,因此喪失了國家,楚靈王因為筑章華臺而身受其禍;秦始皇興建阿房宮而災禍延及到他的兒子,天下背叛,只傳兩代就滅亡了。不估量人民的財力,而縱欲無度,沒有不滅亡的。陛下應該以堯、舜、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作榜樣,以夏桀王、商紂王、楚靈王、秦始皇為鑒戒。陛下高高在上,實在應以先王之德為鏡子。謹慎地保守王位,繼承祖先的事業,堅實宏偉的基業,還恐怕喪失掉。不早晚敬慎,誠信恭敬憂念人民,卻安閑自樂,只是擴建裝飾宮室臺閣,一定會遭到被顛覆滅亡的災禍。《易經》上說: ‘擴大他的房屋,用席子裝飾覆蓋他的家室,從他的門往里看,一定會寂靜無人。’帝王以天下為家,講的是擴大房屋的禍害,會導致家中寂靜無人。現在吳、蜀結為同盟,陰謀危害國家的統治,十萬大軍,奔赴東西,邊境一天也沒有安定過;農民荒廢了田業,人民面帶饑色。陛下不擔憂這些事,而營造宮室,沒有停止的時候。如果國家滅亡臣可以單獨存在,臣就不說了;君主為一國首腦,大臣為君王的股肱,存亡聯為一體,得失相同。《孝經》說 ‘天子有七個敢于直言勸諫的大臣,即使政治措施不當也不會喪失天下。’我雖然才能低下怯弱,難道敢忘記做直言勸諫之臣的大義?言辭不非常深切,不足夠感動啟發陛下。陛下如果不省察臣的話,恐怕祖先創建的帝業,將墜落到地下。假如臣的生命能彌補萬分之一,那么臣死的那天,就像臣再生之年。臣走近棺材沐浴完畢,俯伏等待您重重地誅滅臣了。”
奏章進上,曹叡被他的忠言感動,親自提筆下詔回答。每次朝廷集會討論,楊阜經常把治理天下看作自己的神圣職責而理直氣壯直抒己見。多次直言勸諫,曹叡不聽從他的勸戒,于是他多次請求退位,皇上不同意。到死的時候,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物。死后孫子楊豹繼承封爵。
上一篇:《以弱御強,砥柱中流》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德為歸》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