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巧殺安德海
安德海曾是權傾一時的人物,他為人精明乖巧,最會阿諛奉承。二十幾歲就當上了總管太監之職,成為慈禧跟前的大紅人兒。
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垂簾聽政后,安德海因為冒死送密報,立下汗馬功勞。慈禧想了解慈安、同治皇帝等人在宮中的活動,安德海就利用自己在內廷的耳目,為慈禧刺探情報,提供消息。很快,安德海就成為慈禧的心腹,被破格提升為總管太監。
對于外廷大臣,安德海也濫用權力。一次,恭親王奕訴奕?要面見慈禧。這時,慈禧正在與安德海說話,于是便找借口,拒絕接見。奕訴奕?氣憤之極,大罵不殺安德海,不足以對祖宗、振朝綱。朝中大臣對安德海的行徑非常不滿,不斷有人上書彈劾參奏,以內監擅權,違反祖宗家法等罪名,要求予以嚴厲懲處安德海,但是都被慈禧一一袒護過去。
得勢以后的安德海,依仗著慈禧太后的撐腰,氣焰囂張,甚至連慈安太后與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同治八年,受寵于慈禧的安德海以為太后采辦龍衣織料為名,在太后的默許下出宮。
同治知道安德海出京赴南方采辦服飾的消息后,立即報告了慈安太后,并且說,只要安德海敢走出京城,就立即斬首。慈安太后知道同治皇帝非常痛恨安得海,而她自己也深知安德海確實該殺。于是同意了同治帝的請求。同治帝把這個消息迅速密報給山東巡撫丁寶楨,讓他見機行事,務必殺掉安德海。
按清廷祖制,宦官是不能隨便出京的,擅出都門者就地處斬。安德海自恃有太后撐腰,耀武揚威地離開京城,與隨從乘坐兩條大船,一路還帶著樂隊吹拉彈唱,冒名欽差,掛著“奉旨欽差”、“采辦龍袍”的條幅,順京杭大運河南下,很快到達了山東的德州。
時任山東巡撫的丁保楨早已接到了同治帝一旦發現安德海立即逮捕就地正法的密令。丁寶楨將安德海拿下,準備開刀,這時,圣旨又到了。原來,慈禧聽到了風聲,趕緊寫好圣旨,派人送到山東,想救安德海。這下丁寶楨發愁了,怎么才能又不得罪慈禧,又能殺了這個禍國殃民的禍害呢?丁寶楨急中生智,想了個好辦法,他吩咐下人,把安德海押到巡撫衙門后堂,立即正法,自己穿好朝服,到巡撫衙門前門迎接慈禧的圣旨。這就是很有名的“前門接旨,后門殺人”。
慈禧得知安德海被殺的消息時,也無可奈何,祖宗規矩擺在那里,她也無話可說,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上一篇:同治年號的由來-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君主立憲終成泡影-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