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地君親師—宗教與祭祀·儒學宗教祭祀的深遠影響·鞏固封建君主專制
儒家的宗教祭祀以君權神授的信條維護著君主專制制度,在祭祀中維護最高統治者的絕對權威,維護現存的社會生活秩序并使之長期延續。神權依靠王權,王權利用神權,王權始終大于神權,這使得中國的封建統治始終是王權政治的統治,而不是宗教神權的專橫統治。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戰爭頻仍,但基本上沒有發生歐洲、中東、南亞次大陸多次出現的宗教戰爭。這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中國封建王朝將宗教祭祀作為國事活動的重要內容,很多種祭禮已成為國家的政治制度,成為社會生活、家族、家庭生活和個人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這一切都必須納入忠君孝親的軌道,任何有違王權的宗教祭祀,都將遭到堅決禁止和嚴厲的打擊。這種在王權政治之下的宗教祭祀,千百年來,從理論到實踐都根深蒂固,有著極大的排異性,有助于中央高度集權的封建社會的迅速發展。但也由于堅拒外來文化,特別是拒絕西方近代文化,延緩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不能使中國與當時世界上較發達的國家同步。
歐洲中世紀的哲學是神學的奴婢,它的重點不在認識自然,探討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在于拯救人類的靈魂。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命題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前者的意義在于要解決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后者的意義在于要解決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或者說是人的道德、原則,人對社會的責任問題。因此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哲學不是神學而是人的哲學。中國傳統哲學這些特點的形成,除了儒學宗教祭祀理論中的人文因素對它產生影響外,也與祭祀中的王權政治支配性對它的影響有關系。因為祭祀中的王權政治思想也需要探討這些哲學命題,以便使宗教、哲學更好地為鞏固封建統治服務。
上一篇:儒學與中國藝術·儒學與中國戲劇·盡善盡美的戲劇人格
下一篇:宋明理學·“天人合一”·張載“天人合一”思想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