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激起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個帝國主義國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中國。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占大沽炮臺。7月,攻陷天津。8月,占領北京。侵略軍在華屠殺人民,掠奪財物,踐踏中國主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侵略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墻斷壁。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大肆搶劫,清宮無數文物珍寶被洗擄一空,大批群眾殘遭殺戮。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鴻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軍增至10萬分別入侵山海關、保定、正定等地,并進兵山西。沙俄還單獨出兵17萬分六路入侵中國東北。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
《辛丑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
李鴻章有多高
在大清國,有這么一個傳奇人物,身高一米八三大個子,為何卻要在外國人面前矮上半頭,而他正是在《馬關條約》簽字的中國代表---李鴻章。
說起李鴻章,也算是早年的“海龜”派了。1896年,李鴻章歐美留洋八年,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位留洋才子可是幾乎占盡了個類報刊的頭版頭條。不僅是因為他個人才學上的魅力,其魁梧的身高更是長足了中國人的臉。庚子事變后,李鴻章更是紅的發紫,各國報紙版面的頭條爭先報道李鴻章的事跡。且不說李鴻章在海外出名,就說這一米八三的身高,大個子,在當時普遍缺少營養的大清國里算是鶴立雞群。中部地區走出來的李鴻章即使在北國滿人中也是“云中鶴”。
當時大清國正處于戰亂之時,民不聊生,滿目瘡痍,因此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上并不“高大”,但李鴻章的高大身軀卻能給傲慢的英國人一個先“身”奪人的印象。李鴻章的身高不但在中國實屬罕見,也令外國人驚訝萬分。濮蘭德在《李鴻章》里記載了這樣一個片斷,一位英國人對74歲李鴻章的印象:他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他的藍色長袍光彩奪目,步伐和舉止端莊,向他看到的每個人投以感激優雅的微笑。
1892年,英國一位青年政治家寇松勛爵曾來華游歷。在兩年后出版的一本名為《遠東問題:日本、朝鮮和中國》書中,寇松勛爵詳細記述了會見李鴻章的感慨,李鴻章魁梧的身高,優雅的談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勛爵稱這是他“畢生最美好的回憶”。經過寇松近距離的觀察,發現李鴻章“有六英尺多高,很有威儀,身著灰色絲長袍,戴黑絲帽。”,“唇上的大胡子將嘴巴遮住一半,下巴上也留著中國式胡須。頭發是正在變白的深灰色。”一個危險的男人卻有著一張純潔的笑臉。他的袍子外面罩著一件絲綢補褂,補褂的外面,齊腰系著一根皮制腰帶,上面掛著錢包和一些小袋,袋子里裝著他的扇子、鼻煙,以及諸如此類。朝服的兩側各開著一個口子,這樣以便于騎馬,前后補子則依照他的官品而繡著白鶴,這是文一品的標志象征著權力與威嚴。
通過這幾位英美人的話,我們看到李鴻章高大威武的身材的確為他的形象加分不少,從而為他的形象注入了“威儀”、“威嚴”的成分。也可以看出李鴻章不凡的氣質令歐美人頗為震驚,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對這個凋零的東方古國的整體印象。
上一篇:光緒帝愛看戲,還愛敲鑼-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關于同治中興的爭論-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