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的發型演變
清在頒布剃發令要求將頭顱四周的頭發都剃掉,只留一頂如錢大,結辮下垂。在頭頂留發一錢大,大于一錢要處死!
那種清末才有的、現在不合事實地壟斷了所有清裝戲的陰陽頭發式,放在清初就是死罪。
清初滿人的風俗是:頭頂只有金錢大小一片頭發,蓄做手指粗細的小辮子,須得能穿過清銅錢的方孔才算合格。滿人稱之為金錢鼠尾。清代中葉,經過清初大屠殺以后,發式約自嘉慶初年起有所變化。頭頂著發的部位雖沒有變,但面積已遠不止于一個金錢大,而是足有四或五個金錢大,相當于一掌心的面積,蓄發數量明顯增加。嘉慶以后男子的發式逐步演變為將頂發四周邊緣只剃去寸許,而中間保留長發、分三綹編成辮子一條垂在腦后,名為辮子或稱發辮。
所以清朝男人的發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過了200年,才逐漸演化成清末時期的剃半光頭。
應該承認清代發式演變是向著美化儀容的方向變化。演變歷經整個清代,是一種不以統治者的意志為轉移的,沒有人倡導的,全社會的,潛在的自然運動。而且是自下而上,不分滿漢、不分軍民,不分官吏、商人、農夫、市民、書生,乃至九鼎之尊的皇帝,都在跟著變。
上一篇:清朝是怎么冊封妃嬪的-清朝-滿族歷史
下一篇:清朝疆域有多大-清朝-滿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