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廣州已經發展成一個外貿城市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貿易幾乎全部集中于廣州。東京、越南、柬埔寨、緬甸、麻六甲或馬來半島、東印度群島、印度各口岸,甚至歐洲各國、南北美各國和太平諸島的商貨,都薈集到此城。
從廣州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茶葉、絲綢和土布; 進口的商品主要是毛織品、棉花、金屬、香料等。進口鴉片是19世紀的事。
18世紀下半葉,每年有幾十艘外國船只進港,到19世紀初增至一二百艘。也有許多中國商船由廣州出口。由于廣州的貿易繁盛,故有 “金山珠海,天子南庫” 之稱。
廣州的絲織業生產也相當發達,從江、浙一帶請來的師傅傳授技術,也從江南販運一部分絲斤和土絲混合織造,被稱為 “廣紗”、“廣緞”,這些織物 “質密而勻,其色鮮艷,光輝滑澤”,“蘇杭皆不及”。廣州的絲織工場都集中于上下西關、下九甫等處。
廣州一帶所產物品,統稱“廣貨”。珠貝、玻璃、翡翠、珊瑚諸珍物,不但供應王公貴族,還大量出口,在世界市場享有盛名。
廣州最繁華的是西城。這里的樓榭亭閣,有的為外國商人所住,有的為外省商人所住,外省商人以福建居多。南城多為貿易場所。西角樓隔岸 “有百貨之肆,五都之市,天下商賈聚焉”。故有“東村、西俏、南富、北貧” 之諺。
鴉片戰爭以前的廣州,據外國人估計,人口已達百萬。
上一篇:《年羹堯》清朝歷史事件
下一篇:《廣陵繁華今倍昔》清朝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