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章趣談·啟功
《啟功》:啟功 1912-2005,字元白,北京人,滿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早年從賈爾魯先生(羲民)、吳熙曾先生(鏡汀)習書法丹青,從戴綏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學。后受業于陳援庵先生(垣),獲聞學術流別與考證之學。并聘其為輔仁中學國文教員;1935年任輔仁大學美術系助教;1938年后任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從事故宮文獻館審稿及文物鑒定工作;1949年任輔仁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學博物館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啟功》:主要閑章:小乘客 堅凈居 小銅駝館 浮光掠影樓
小乘客
1958年,啟功被劃為“右派”后,經濟十分拮據。他們夫婦每人每月的生活費只有15元,住不起寬敞的房子。其妻章寶琛征得弟弟章寶珩的同意,由東城區黑芝麻胡同十四號搬到西直門內小乘巷八十六號,客居在章寶琛弟弟家的兩間小南屋里。啟功從此開始了20余年在內弟家的客居生活,他曾為此刻過一方閑章“小乘客”。(侯剛《啟功》)
啟功在小乘巷的生活是艱苦的,不但要承受精神上的壓力,還要承擔經濟上的重負。右派之后又是文革,這20年,可以說是在風雨飄搖貧病交加中度過的。他曾記述:“寄居小乘巷,寓舍兩間,各方一丈。南臨煤鋪,每見搖煤,有晃動乾坤之感。”并有詩云:“東墻雨后朝西鼓,我床正靠墻之肚。坦腹多年學右軍,如今將作王夷甫。”
啟功像
浮光掠影樓
1981年底北師大給啟功安排了一間宿舍暫住,一年后,搬進了紅六樓,時啟功已年過七旬。紅六樓是20世紀50年代給蘇聯專家建造的一棟兩層宿舍樓,后來分配給老教師居住,上下層各住兩家。啟功住樓上西側四間,雖然樓體陳舊,但比起小乘巷的兩間小南房要好多了。樓前有一棵高大的法國梧桐,樹冠隨風而動,夕陽西下時,陽光透過縫隙很快從窗前一掠而過。啟功于是就戲稱為“浮光掠影樓”。他謙虛地說,自己研究學問不深入,所學所知像浮光掠影一樣,是表面。20多年來,他讀書、備課、作書、作畫、接待朋友、給研究生上課,都在這“浮光掠影樓”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啟功為學、為藝的胸懷和對北師大的深厚感情。
小乘客
浮光掠影樓
上一篇:扇面趣談·呂鳳子
下一篇:楹聯趣談·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