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靜制動·堅守壁壘,以靜制動敗蜀軍
青龍二年(234),諸葛亮又統率十萬大軍,進駐渭水南岸,意圖以此為基地,一舉蕩平曹魏政權,建立統一中原的千秋功業。魏國仍以司馬懿為主帥,反擊蜀軍。司馬懿利用諸葛亮多謀少勇這一弱點,故布疑陣,將諸葛亮逼出渭水南岸這一勝負必爭之地,然后堅守待變。他料定蜀軍遠離本土,利在急戰,時間一久難免糧草不繼,兵無斗志,自然不戰而退。因此,不管蜀軍在魏軍軍營外如何耀武揚威,甚至于收到諸葛亮派人送來侮辱性的東西——諷刺他膽小如鼠的一些婦女服飾,他都裝聾作啞,甘做縮頭烏龜;為了安撫帳下群情激憤、蠢蠢欲動的士卒,他還假意向早已授意他堅守不戰的朝廷請示,裝出一副我欲戰而朝廷不許的無可奈何的姿態。其實他心里早已有底,諸葛亮重病在身,仍然日理萬機,勢難長久;諸葛亮一旦逝世,蜀軍就將群龍無首,縱然人多勢眾,也無法再與養精蓄銳的魏軍抗衡。事情果然不出司馬懿所料,在長達百余天的對峙之后,諸葛亮病逝于軍中。蜀軍失去主帥,只好按照諸葛亮生前的部署,悄悄撤回成都。由于司馬懿的謀劃周密,魏軍在這場長時間的對峙中,不費一兵一卒,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晉書·宣帝紀》)
上一篇:后發制人·堅壁昌邑,破平吳楚
下一篇:假癡不癲·夏馥易容避大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