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仲堪》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殷仲堪》人物故事小傳
殷仲堪(公元?—399年),東晉陳郡(治今河南淮陽)人。出身士族。東晉統治階級中信奉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殷仲堪善于清談,才思敏捷,擅長寫文章。初為謝玄參軍。孝武帝時,任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荊州刺史。晉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王恭起兵反司馬道子,殷仲堪佯為連結。隆安二年,司馬道子父子又企圖削弱殷仲堪等的兵權,使得王恭、殷仲堪、桓玄、庾楷等四人一同起兵,定期向建康進發。王恭因為部將劉牢之的背叛而兵敗身死。殷仲堪與桓玄的聯盟內部卻矛盾重重。朝廷利用他們的內部矛盾分化瓦解了他們的同盟,致使殷、桓之間戰爭展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秋,荊州大水,桓玄乘機進攻殷仲堪,擊退了前來援助的原殷仲堪部將楊佺期,佺期身死,傳首京師。殷仲堪一敗涂地,被桓玄軍追至柞溪時自殺。殷仲堪雖有口齒文才,但并沒有什么治國的才干方略。因為崇信道教,桓玄來進攻時還在虔誠地祈禱。他的失敗便不奇怪了。
〔正 史〕
殷仲堪,陳郡①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書。父師,驃騎諮議參軍、晉陵太守、沙陽男②。仲堪能清言,善屬文,每云三日不讀《道德論》,便覺舌本間強。③其談理與韓康伯④齊名,士咸愛慕之。
調補佐著作郎。冠軍謝玄鎮京口⑤,請為參軍。除尚書郎,不拜。玄以為長吏,厚任遇之。……父病積年,仲堪衣不解帶,躬學醫術,究其精妙,執藥揮淚,遂眇⑥一目。居喪哀毀,以孝聞。服闋,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甚相親愛。仲堪父嘗患耳聰⑦,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帝素聞之而不知其人。至是,從容問仲堪曰:“患此者為誰?”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退惟谷⑧。”帝有愧焉。復領黃門郎,寵任轉隆。帝嘗示仲堪詩,乃曰:“勿以己才笑不才。”帝以會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親幸以為藩捍⑨,乃授仲堪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威將軍、荊州刺史、假節,鎮江陵。將之任,又詔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謂永為廊廟之寶,而忽為荊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
仲堪雖有英譽,議者未以分陜⑩許之。既受腹心之任,居上流之重,朝野屬想,謂有異政。及在州,綱目不舉,而好行小惠,夷夏頗安附之。……
仲堪自在荊州,連年水旱,百姓饑饉,仲堪食常五碗,盤無余肴,飯粒落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也。每語子弟云:“人物見我受任方州,謂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其存之(11)!”其后蜀水大出,漂浮江陵數千家。以堤防不嚴,復降為寧遠將軍。安帝(12)即位,進號冠軍將軍,固讓不受。
初,桓玄將應王恭,乃說仲堪,推恭為盟主,共興晉陽之舉,立桓、文之功,仲堪然之。(13)仲堪以王恭在京口,去都不盈二百,自荊州道遠連兵,勢不相及,乃偽許恭,而實不欲下。聞恭已誅王國寶等(14),始抗表興師,遣龍驤將軍楊儈期(15)次巴陵。會稽王道子遺書止之,仲堪乃還。……
會王恭復與豫州刺史庾楷舉兵討江州刺史王愉及譙王尚之等(16),仲堪因集議,以為朝廷去年自戮國寶,王恭威名已震,今其重舉,勢無不克。而我去年緩師,已失信于彼,今可整棹晨征,參其霸功。于是使儈期師五千為前鋒,桓玄次之,仲堪率兵二萬,相繼而下。……玄等至石頭,仲堪至蕪湖,忽聞王恭已死,劉牢之反恭,領北府兵任新亭(17),玄等三軍失色,無復固志,乃回師屯于蔡洲。……仲堪等并奉詔,各旋所鎮。
頃之,桓玄將討儈期,……仲堪乃執玄兄偉,遣從弟遹等水軍七千至江西口。……仲堪既失巴陵之積,又諸將皆敗,江陵震駭。城內大饑,以胡麻為廩(18)。仲堪急召儈期。儈期率眾赴之,直濟(19)江擊玄,為玄所敗,走還襄陽。仲堪出奔酂城,為玄追兵所獲,逼令自殺,死于柞溪(20),弟子道護、參軍羅企生等并被殺。仲堪少奉天師道,又精心事神,不各財賄,而怠行仁義,嗇于周急(21),及玄來攻,猶勤請禱。然善取人情,病者自為診脈分藥,而用計倚伏煩密,少于鑒略,以至于敗。
《晉書·殷仲堪傳》卷八四
[注 釋]
①陳郡:治今河南淮陽。②沙陽男:沙陽,地名,治所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男,古代五等爵位的最后一等。③《道德論》句:《道德論》即道教經典《道德經》。強,僵硬不靈。④韓康伯:即韓伯,字康伯,晉穎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殷浩之外甥。家貧,留心文藝,為清談文章之士。因有時譽,被簡文帝引為談客。⑤“冠軍”句:冠軍將軍之省稱。京口,今江蘇鎮江。⑥眇(miao):瞎了一只眼。⑦耳聰,聽覺過敏。⑧進退惟谷,比喻處于兩難境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此處殷仲堪用以說明皇命難違,但說了又會引起自己的悲傷。⑨“帝以”句:晉孝武帝司馬曜與會稽王司馬道子都是簡文帝之子。孝武帝看到司馬道子專權,為了牽制他的力量,便委派親信出任各重要方鎮以制約朝中。他先后委任內兄王恭鎮守京口(今鎮江),殷仲堪鎮守東晉西大門江陵(今湖北江陵)。若朝中有事,則王恭可不日即抵建康(今南京),殷仲堪亦可千帆順江直指都城。⑩分陜:相傳周初周公、召公分陜(今陜西陜縣)而治,周公治陜以東,召公治陜以西。見《公羊傳·魯隱公五年》。后來稱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員出任地方長官。(11)爾其存之:你們要記住我的話。(12)安帝:晉安帝司馬德宗,公元396—405年在位。(13)“初”句:孝武帝司馬曜死后,司馬道子寵幸的佞臣王國寶建議裁損京口、江陵兩鎮兵權,王恭遂起兵討伐司馬道子及王國寶,聯絡桓玄及殷仲堪共同舉事。桓、文:指齊桓公與晉文公,皆春秋時立霸業者。(14)“聞恭”句:司馬道子殺了王國寶這個替罪羊向王恭道歉,王恭兵還京口。(15)楊佺期: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東漢太尉楊震之后。任殷仲堪的司馬。(16)“會”句:殺掉王國寶后,道子委政于子元顯。父子倆圖謀再削方鎮,以譙王司馬尚之兄弟及王愉為心腹。王恭、庾楷、桓玄殷仲堪又連結舉兵以反道子。(17)“忽聞”句:王恭部將劉牢之受了司馬元顯的策反叛變王恭,致使王恭兵敗被執,斬首京師。北府兵,孝武帝時謝玄任廣陵(今江蘇揚州)相,招募徐兗二州驍勇所組成的一支精銳軍隊。劉牢之是謝玄的參軍(幕僚、謀臣)。當時在王恭旄下。(18)廩(lin):糧倉。此指糧食。(19)濟:渡過。(20)柞溪:源自今湖北江陵縣北,東流至潛江縣西入揚夏水。(21)周急:周濟困難中的人。
〔相關史料〕
殷仲堪既為荊州①,值水,儉食常五盌盤②,外無余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劉孝標注:《晉安帝紀》曰:“仲堪,陳郡人,太常融孫也。車騎將軍謝玄請為長史,孝武說之,俄為黃門侍郎。自殺袁悅之后,上深為晏駕后計,故先出王恭為北蕃。③荊州史王忱死,乃中詔用仲堪代焉。”〕
《世說新語·德行》及注
殷仲堪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世說新語·文學》
殷仲堪者,陳郡人也。為太子中庶子,少奉天師道,受治及正一,精心事法,不吝財賄。家有疾病,躬為章符,往往有應。鄉人及左右或請為之,時行周救,弘益不少也。
《三洞珠囊》引《道學傳》
〔注 釋〕
①為荊州:任荊州刺史。時為晉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②

上一篇:《檀道濟》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檀道濟》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殷浩》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殷浩》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