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加喬夫
俄國18世紀后半期領導反對農奴制壓迫的農民戰爭領袖。出身老兵,不識字,參加過七年戰爭。退伍后過著流浪生活,走遍頓河、伏爾加河和葉克河流域的廣大地區,目睹了各地農奴的悲慘處境。當時在頓河和葉克河流域,民間盛傳彼得三世有意改善農民生活,現正隱藏在哥薩克中間。彼得三世原是沙皇,1762年被其妻謀害,篡皇位,即葉卡特琳娜二世。普加喬夫利用這一傳說和農民盼望出現“好皇帝”的皇權主義傳統觀念,冒稱自己即是彼得三世,于1773年9月發動起義。起義得到廣大農奴熱烈響應,到年底發展到3萬余人。普加喬夫不分民族,只要愿意參加起義軍的一概歡迎。起義軍中既有俄羅斯人,也有巴什基爾人、韃靼人、瑪里人等少數民族的農民。普加喬夫還注重團結一切有生力量;烏拉爾地區的大批農奴工人也加入起義隊伍。他們轉戰于莫斯科以東廣大地區,包括烏拉爾山以西至頓河左岸、南到烏拉爾河上游、北抵喀山和下諾夫哥羅德以北地區。他計劃最后推翻葉卡特琳娜,起義具有強烈的反農奴制性質,提出解放農奴,給予“永久自由”的政治綱領,還要求為農民分配土地、森林、牧場、池塘、鹽礦等,并主張免除人民兵役和苛捐雜稅,沙皇政府派大軍鎮壓,使農民軍遭到軍事上的失利。1774年9月因叛徒出賣,普加喬夫被捕,1775年1月遭殺害。普加喬夫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俄國農奴制度。
上一篇:晦跡韜光
下一篇: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