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桑罵槐計
重要的謀略方法。“三十六計”中的第二十六計,屬并戰計類。原文是:“大凌小者,警以誘之。剛中而應,行險而順。”意即:強者使弱者服從,要用警告的辦法誘導。使用得當,必能收到好效果。這種計謀,是一種不直接指責對方,而是以責罵第三者來影射對方的手法。自古以來,這種策略就被廣泛地使用。例如,“四人幫”的“批林批孔運動”,表面是批判林彪和孔子,但實際上是指向周恩來。這也是一種“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的暗示手法。據說,猴子怕見血,所以馴猴人常常當著猴子的面殺雞,這樣一來,不管多么難訓的猴子,也會唯命是從。歷史上,這種謀略成功的案例很多,如“五卅慘案”后,全國實行“抵制日貨”運動。當時廣州沙面日本商店一律停業,門上貼一張“停止交易五分鐘”的大字條。諷刺中國人只有五分鐘熱度。這一激一罵使抵制日貨運動更加高漲。此計適用于政治、軍事、經濟等很多領域里的謀略斗爭。
上一篇:報刊啟示慮謀訓練
下一篇:提秀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