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羽壇明星大量外流
中國羽毛球明星外流出國現象之嚴重已觸目驚心,不僅可與乒壇匹敵,且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據中國羽協一位官員透露:韓健在遼寧申請留學出走;熊國寶去新加坡講學后去泰國;楊陽出席培訓中心典禮后改留任教;孫小青在香港不辭而別。此外,還有陳昌杰、鄭昱鯉、張愛玲、湯仙虎、梁秋露、錢萍、韓愛萍、羅云、辜家明、史方靜等一大批昔日名將均在國外任教或打球效力。
80年代中國羽球驍將在各世界大賽中頗有“橫掃千軍如卷席”輝煌成績。在乒壇一度受挫,女排“五連冠”紀錄被打破后,唯有羽毛球仍象驚濤駭浪中的一艘巨輪穩穩地向前行駛。但隨著老將們的退役,受管理體制、人事安排或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股出國任教風、“淘金風”洶涌而來,把中國羽壇刮得七零八落。在羽毛球首次進入奧運會之年,正當外國隊全力備戰進步神速之時,中國隊水平卻少有進步。而且興起一股早退早走、自謀出路的現象。人格、國格、血氣、聲氣,看來是些抽象而不實惠的東西,但它卻能贏得億萬人的敬佩。然而,還必須看到大批球星外流確實對國家是個損失。以韓、楊、陳能在馬來西亞訓練出打敗世界冠軍隊的選手,就足以證明他們可以成為最出色的教練。馬來西亞隊奪得湯姆斯杯后,每個隊員可獲40萬美金獎勵,中國籍教練獲金也接近此數,這該是他們三人一生事業中最壯觀的成功。但是,身懷絕技卻不能報效祖國,而是寄人籬下,當個“客卿”,不能與父老鄉親溝通感情,唯住洋房、開洋車、數洋錢,難道不能引發他們的悲哀嗎?
委曲、抱怨、挫折、不滿意、不如意對富有感情的人都會遇到,關鍵是如何去對待,只要有一腔為國為民的熱血就能甘愿札根這塊貧瘠的國土上,他們才是祖國的棟梁。
上一篇:中國盆景何日走出低谷
下一篇:中國詩歌會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