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炎
唐代著名經濟謀略家,字公南,鳳翔天興(今陜西風翔)人。初以有文才著名,為河西節度使掌書記,后遷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知制誥,善為德音(赦免罪人、減免賦役的詔令)。代宗時,元載為相,重其才,乃擢為吏部侍郎、史館修撰。元載被殺,其坐貶道州司馬。德宗即位,又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土地兼并嚴重,政府財政危機;全國財賦收入貯于大盈內庫(唐舊制貯于左藏庫),使宦官掌之,成為皇帝私藏,靡費無節。楊炎為相后奏請恢復舊制,頗受稱贊。同時為扭轉唐財政日絀局面,實行新的經濟策略,即兩稅法。內容有五:1.“量出為入”,定為原則。中央根據支出需要,確定全國賦稅總額,分攤到各地征收。2.不分主戶(土居戶)、客戶(逃遷戶),一律在現居地落籍納稅。3.稅分戶稅、地稅。戶稅亦稱居人之稅,依據每戶財產人口,劃出戶等,定出稅額,交納銅錢;地稅亦稱田畝之稅,依據每戶田畝多少而按畝征收,交納米粟。戶稅納錢可視需要折帛絹。租庸調及一切雜稅從此廢除。4.每年分夏、秋兩次完納,夏不過6月,秋不過11月。5.商人居住不定,按其收入于所在州縣三十稅一。建中二年,為盧杷所誣,貶謫崖州(今海南省瓊山東南)司馬,未至貶所,又被縊殺。
上一篇:楊延昭以冰退敵
下一篇:柔勝謀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