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鈐經
北宋戰略家許洞撰,全書共二十卷,二百一十篇。前十卷闡述了戰爭的勝負、治軍、訓練、陣法、料敵、作戰的一般理論和各項具體戰術原則,以及記時、方位識別、金鼓旗號、人馬醫護等軍中實用的學問;后十卷陰陽占侯。此書“上采孫子、李筌之要、明演其術,下撮天時人事之變,備舉其占。或作于已見,或述于古人”,軍事謀略思想頗為豐富。全書首先論述了天地人三者的關系,認為“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然后攻之必克敵也”。“人者,天地之心也。茍心不正,雖有其表,將焉用乎?”作者認為士卒、將帥在戰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師之成敗見之于將焉”,將帥“智敵萬人,茍無萬人之用,與愚者同矣,勇冠三軍,茍無三軍之用,與儒者同矣。”作者十分重視謀略的運用,主張“用兵之要,先謀為本”。作戰要“襲虛”、“奪恃”、“奪強以氣,奪隘以動,奪勇以威,奪緩以誘”。認為作戰要“先勝”,必須做到“三和”:和于國、和于軍、和于陣;“三有余”:力、食、義有余;“三必行”:謀、賞、罰必行。作戰謀略要依敵情而變,“兵術萬途,不可專一”。“用兵之術,知變為大”。提出了逆用地形、古法的作戰原則。作者還十分注重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軍樂在治軍、作戰中的作用。本書繼承了《孫子兵法》、《太白陽經》等書的軍事謀略思想,并有所發展、創造,揭示了一些軍事謀略原則,對當時有較強的實用性。于今說來,亦有可借鑒之處。
上一篇:草廬經略
下一篇:西方企業銷售推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