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邏輯修養
謀略主體自我修煉的一個重要內容。模糊邏輯也稱弗晰邏輯。從1965年美國的L·A·Zadeh教授發表“模糊集”(Fuzzy Sets)一文開始的,是模糊數學在邏輯領域的應用。模糊邏輯方法,就是在思維和認識活動中,采取模糊概念、模糊集合、模糊判斷、模糊推理等方式來把握模糊現象本質和規律的邏輯方法。
恩格斯說:“人的全部認識是沿著一條錯綜復雜的曲線發展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561頁)以往,人們一直是在“精確域”不停頓地探索著,相應地建立許許多多“精確性”科學體系。而客觀現實中,還有一個與“精確域”相對立的“模糊域”,正如俗話說,“蒙朧之時有征兆可尋,模糊之中有端倪可察。”是說人們雖沒相應建立“模糊性”科學,但已在自己的實踐中充分注意到了。模糊數學,模糊集合論,模糊邏輯等就是從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發展中總結升華出來的。謀略家使用模糊邏輯方法的思路是,首先要明確模糊集合論是建立在多值邏輯基礎上的,研究模糊集運算及其性質的數理邏輯,是模糊數學的基本方法。其次,要明確實現用模糊數學解決由模糊向精確轉化的基本途徑:一是關于建立隸屬函數,及其隸屬度的概念;二是采用浮動截集的數學方法。具體而言,原經典集合論明確規定著,對于給定集合A,集中任一元a,要么屬于A,要么不屬于A,二者必居其一。這樣就使數學對事物類屬,性態關系的描述,確定在“是”與“非”(用1表示“是”,用0表示“非”,可記作{0,1}。而模糊集則不然,它是將這種類屬、性態關系的程度實行量化分析、變絕對的屬于或不屬于為程度上相對的屬于或不屬于了。這里就是用“隸屬度”的概念來作具體刻劃的。在給定U上的模糊集合A,U中的每一元素X對A的隸屬度,可以在區間〔0,1〕中取不同的實數值來描述。其中,0表示它完全不屬于,1表示它完全屬于關系。0.1,0.2,0.3,……0.9則分別表示X歸屬模糊集A的程度如何。其隸屬函數表示,可記作μA(x)。于是,元素x從屬于模糊集合到不屬于模糊集合的程度變化,就可以通過這個隸屬函數反映出來了。再次,我們還必須注意,雖然模糊邏輯給我們研究非確定性提供新穎的方法但還必須看到這種方法的完善之日還有待“模糊數學”的進一步發展。
上一篇:柴榮
下一篇:橫向思維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