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瓦塊地 遼女真孤村
張老瓦塊地遺址,在羅落屯屯西黃土漫崗上,北依張老河幾百米,西南距鎮內6公里,全遺址占地面積為8000平方米。
1981年6月至7月間,吉林地區文普試點工作隊在此打了兩條探溝,發現文化層厚度在1米至2米之間,出土了石鏃和銅匙。除此之外,在地表上陶罐、陶盆、陶甑和白釉瓷盤殘片,比比皆是。以銅匙和白釉瓷盤特征而論,認定是遼代女真人的一個村落址。
渤海國滅后,靺鞨人或是南逃圖們江南岸,或是就地降順了遼東丹,直接由“東丹國”統治了。需要說明的是,在此前的渤海時期,靺鞨、女真兩種人群并存于世。事后,渤海國亡人中的留居者,也被稱作遼女真人了。
遼王朝的統治者是契丹貴族,為將“白山松水”之區的女真人治于死地而后快,于是,在遼圣宗耶律隆緒統和元年(983)至太平十一年(1031)之間,以松花江為天界,在大江以西(含今遼東、外蒙古)分設了順化、黃龍府、曷蘇館、乙典、奧衍、南、北共7個美其名曰的“女真國大王府”,迫使這部分女真人早日漢化和契丹化,直至數典忘祖,故名“熟女真人”。
這部分人群是從今琿春市琿春河流域、延吉市煙集河流域、松花江上游岸西、岸北命遷而去的,一瞬間,因人走城空而變成了無人區。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原因是,畏恐降民們降而不服,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當時生活在烏拉街附近即松花江東岸的人群,是一次性被令遷到今遼寧省金縣、復縣、蓋縣和岫巖四地的,他(她)們組建的是“南女真國大王府”。正因如此,在考古學文化中,大江東岸沒有遼女真人文化遺存。張老瓦塊地的女真人群,因而過早的消失了!
上一篇:弓通張氏“旗香祭” 泱泱中國數第一-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舊站屯北堤南 金兵公共墓地-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