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一
寇準列傳
寇準是北宋名相,他心直口快,對皇上知無不言,甚至敢于拉住皇上的衣服,非得讓他聽完自己的話。面對入侵的敵人,他不像其他大臣那樣畏戰(zhàn),而是堅決請皇上御駕親征,并且不愿輕易放棄勝利的果實。然而,他的豪爽中也帶有幾分居功自傲的心氣,最終因為得罪小人而客死異鄉(xiāng)。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他從小才智超群,通曉經(jīng)典古籍,19歲時考取進士。太宗殿試時,常常把考生叫到面前親自來考察,一些年紀小的考生往往被淘汰。有人教寇準把年齡報大一點,寇準回答說:“我要靠自己的努力來爭取,怎么能欺騙君主呢?”后來,寇準果然由于才華出眾而被錄用。
宋之魏征
對于政事,寇準總是盡力直言,陳述利弊,因此太宗很器重他。有一次,他在殿中對某件事發(fā)表看法,跟太宗的意見不合。太宗很生氣,起身準備回宮,寇準拉住太宗的衣服,請他坐下,一直到議完政事再退朝。太宗很欣賞他的勇氣,稱贊他說:“我得到寇準,好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樣。”淳化二年(991)春發(fā)生大旱,太宗召集大臣們討論對策,大家都說旱災(zāi)是天命,是無法改變的。寇準卻有不同的意見,認為發(fā)生大旱是暗示朝廷有刑法不公之處。太宗發(fā)怒,當(dāng)時就起身下朝。過了一會兒,太宗平靜了下來,覺得寇準的話或許有道理,便召見寇準,問他為什么說刑法不公。寇準不愿單獨對太宗稟告,就說:“希望陛下把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大臣都招來,我就說。”太宗同意了。寇準于是在大家面前說:“不久前,祖吉、王淮都犯了受賄罪,祖吉貪污不多卻被判處死刑,王淮因為是參政王沔的弟弟,偷盜朝廷財物上千萬,卻只被處以杖刑,并且后來還恢復(fù)了官職,這不是不公平又是什么呢?”聽了寇準的話,太宗就質(zhì)問王沔有沒有這回事,王沔叩頭認罪,太宗嚴厲斥責(zé)了王沔,同時也認識到寇準是可以重用的人。
后來,因為一件小事,寇準被太宗一怒之下貶為青州知州。寇準離開后,太宗又很想念他,經(jīng)常悶悶不樂,還常常問身邊的人:“寇準在青州過得好嗎?”剛開始的時候,身邊的官員都回答說:“寇準過得很好。”過了幾天,太宗又問起寇準。身邊的人估計太宗是想召回寇準,有些嫉妒,就回答說:“陛下思念寇準,一點也沒忘記他,可是聽說寇準每天縱酒,不知道他是否也想念陛下?”太宗默然無語。第二年,太宗還是召回寇準,任命他為參知政事。當(dāng)時太宗已經(jīng)在位很久,有人上奏請求立太子,太宗很生氣,貶斥了上奏的人,于是朝中再也沒人敢提這件事。有一次,寇準拜見太宗,當(dāng)時太宗的腳正好受傷了,見到寇準,太宗撩起衣服給他看自己受傷的腳,顯得很親密。太宗問寇準:“我的兒子哪一個可以繼承皇位?”寇準知道自己不方便談?wù)撨@件事,就說:“陛下替國家選擇儲君,不可以跟婦人、宦官和親信大臣商量。希望陛下選擇能符合天下意愿的人做太子。”太宗低著頭思考了很長時間,讓身邊的人退下,又問寇準:“襄王可以嗎?”寇準謹慎地說:“知子莫若父,陛下考慮后如果認為他可以,希望能馬上定下來。”于是,太宗便讓襄王任開封尹,改封為壽王,立為皇太子。
請帝親征
真宗即位后,寇準任集賢殿大學(xué)士。景德四年(1007),契丹軍侵入宋朝境內(nèi),但只是放縱一些騎兵隨處搶掠,稍遇到抵抗就趕緊逃走,絲毫沒有正式打仗的意思。不過,寇準并沒有放松警惕,他認為這是敵人讓宋朝對此習(xí)以為常從而放松戒備,因此請求真宗加強戒備。這年冬天,契丹軍果然大舉入侵。從邊疆接連傳來五封告急文書,但寇準并未采取行動,每天仍然飲酒談笑。真宗聽說后十分吃驚,問寇準有何打算。寇準請真宗親征澶州,以鼓舞士氣,抵抗契丹。真宗很害怕,不愿出征。寇準阻攔說:“如果陛下入后宮,國家大事就完了。”真宗沒辦法,只好召集群臣商議親征的事。不久,契丹兵就占領(lǐng)了宋朝的許多領(lǐng)土,朝廷內(nèi)外極度恐懼,有大臣請求真宗躲避到金陵或成都。寇準聽說后,對真宗說:“誰替陛下出這種主意,應(yīng)該將他們處死。如果陛下御駕親征,敵寇自然會逃走。怎么能放棄宗廟社稷,跑到遠方去呢?這樣敵寇會乘機長驅(qū)直入,國家還能保住嗎?”他再次懇請真宗親征澶州,真宗同意了。
真宗來到澶州南城,契丹兵勢正旺,眾人請求真宗暫時停留,以觀察軍事形勢。寇準堅決請求真宗一鼓作氣渡過黃河。隨行的大臣們因為害怕都不贊成前進,只有寇準力爭,真宗猶豫不決。寇準走出殿外,在門前遇見高瓊,對他說:“太尉你受到國家的恩澤,現(xiàn)在用什么來報答呢?”高瓊回答說:“我是武人,愿以死效力。”寇準又進來見真宗,高瓊跟隨站在堂下。寇準嚴肅地說:“陛下要是認為我說得不對,可以再問問高瓊等人。”高瓊立即上前說:“寇準說得對。”寇準又接著說:“機不可失,陛下應(yīng)趕快親自率兵征討。”還沒等真宗反應(yīng)過來,高瓊馬上指揮衛(wèi)士推來輦車,讓真宗坐上去渡過黃河,來到澶州北城門樓。宋軍看見真宗的黃羅傘蓋,士氣一下子振奮起來。契丹兵則面面相覷,心生膽怯,連陣形都亂了。真宗把軍中事務(wù)全部委托給寇準,由于治軍嚴謹,宋兵戰(zhàn)斗力大增。雙方相持十幾天,宋軍射殺了契丹的將領(lǐng)撻覽。撻覽死后,契丹秘密派使者來與宋朝議和,寇準不答應(yīng),要求契丹自稱為臣,獻出幽州地區(qū)。但真宗一向討厭打仗,看到契丹有心停戰(zhàn),就巴不得趕緊了結(jié)這件事,因此希望與契丹議和。這時,又有人誣陷寇準主戰(zhàn)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寇準迫不得已,只好同意議和。真宗派曹利用到契丹軍中商議每年給契丹的錢數(shù),并說:“百萬以下的數(shù)目都可答應(yīng)。”寇準悄悄把曹利用叫到自己的幄帳中,對他說:“雖然陛下說百萬以下都行,但我命令你不能答應(yīng)超過三十萬,如果超過三十萬,我砍你的頭。”曹利用到契丹軍中談判,最終達成和約,每年給契丹歲幣三十萬。
獲罪流放
澶淵之盟后,真宗對寇準更加器重,因此,參知政事王欽若很嫉妒他。有一天上朝,寇準先退,真宗目送他退出,王欽若趁機上奏說:“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國家有功嗎?”真宗說:“是。”王欽若說:“澶淵之戰(zhàn),陛下不感到恥辱,卻說寇準對國家有功,這是為什么呢?”真宗很驚訝,問:“你為什么這樣說?”王欽若說:“在自己城下與敵人結(jié)盟,古人都以此為恥。澶淵之舉,就是城下之盟。陛下以萬乘之尊與敵人結(jié)城下之盟,這實在是大的恥辱。”真宗聽后臉色一下子就變了,看起來很不高興。王欽若接著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徒快把錢輸光時,就傾盡所有去賭,這叫孤注一擲。陛下就是寇準的一把賭注,實在是太危險了。”聽了這番話,真宗并沒有反省自己,而是對寇準漸漸疏遠。第二年,寇準被降為刑部尚書、陜州知州。
天禧三年(1019),真宗中風(fēng),劉太后干預(yù)朝政,寇準秘密地請求真宗傳位給太子,并摒除丁謂、錢惟演等奸佞小人。其實,丁謂是出自寇準門下的,并且一路升職到參政。他經(jīng)常拍寇準的馬屁,有一次和寇準一起吃飯,寇準的胡須沾上了菜湯,丁謂就起身為寇準慢慢擦拭胡須。寇準笑著說:“你是國家的大臣,怎么能替我擦胡須呢?”丁謂十分尷尬,從此怨恨寇準,并千方百計地排擠陷害他。聽說寇準貶斥自己,丁謂便私下里與曹利用等人商議,準備對寇準進行打擊,最后在劉太后的支持下將寇準調(diào)到外地。
這件事真宗并不知道,有一天還問隨從:“我怎么這么久都沒看見寇準了?”隨從沒人敢回答。不久,寇準就在外地去世了。
上一篇:宗翰列傳
下一篇:爾朱榮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