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四
爾朱榮列傳
王朝之末,必有奸雄出。爾朱榮就是這樣一位讓人又畏服又憎恨的人。他是軍事作戰的天才,幾次力挽狂瀾于既倒,救朝廷于危難,功勞舉國無二;他又是北魏王朝的掘墓人,是釀造“河陰之變”的劊子手,是殃害天下的魔鬼。后人對他的評價是——“功蓋孟德,禍比董卓”。
崛起亂世
爾朱榮,字天寶,北秀容(今山西朔縣)人。爾朱氏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羯人的一支,爾朱榮的祖上世襲部落的酋長,因有功被朝廷賜爵梁郡公。爾朱榮生來面色白皙,儀容俊美,小小年紀就聰明善斷,長大后更是秉承族風,好射獵,善于御眾,深得族人敬重。爾朱榮承襲爵位后,被朝廷任命為直寢將軍、游擊將軍。
當時已是北魏末年,朝廷昏亂,各地兵禍四起,天下攘攘。野心勃勃的爾朱榮順勢而起,他散盡家資,招募義勇,組建起一支自己的武裝,替朝廷征討各地起義的叛軍。爾朱榮憑借出眾的軍事才能,先后擊敗了包括北方強大的柔然部落在內的多股強敵,剿滅了很多讓朝廷頭疼不已的反叛勢力,功勛卓著。朝廷對他一再封賞,累遷官至光祿大夫、武衛將軍,封博陵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戶。但爾朱榮擁兵自重,逐漸顯露出他殘暴跋扈的本性。爾朱榮曾因肆州刺史不讓其入城就派兵攻打肆州城池,還私自任命自己的叔叔接任肆州刺史,根本不把朝廷權威放在眼里。朝廷雖然不滿他的囂張,但又要依靠他來攘外安內,所以也不敢罪責于他。此后,爾朱榮又陸續擊潰了六鎮起義余黨鮮于修禮等人,朝廷晉升他為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位同三司,聲勢顯赫至極。
河陰之變
所謂亂世出奸雄。北魏政權在內憂外患的掙扎之中,終于讓虎視眈眈的爾朱榮抓住了竊取國柄的機會。當時北魏的朝政由昏淫的胡太后把持,孝明帝不滿胡太后對權力的操控,母子之間矛盾漸深。胡太后有意廢掉孝明帝再立新君,孝明帝得知后,走了一步“驅虎吞狼”的錯棋,密令手握重兵的爾朱榮率兵進京,逼迫胡太后交權。
這是爾朱榮夢寐以求的機會,他馬上應允下來。然而還未等他出兵,已經有所察覺的胡太后就殘忍地毒殺了自己的兒子孝明帝,另立年僅三歲的元釗為皇帝。消息傳來,爾朱榮大怒,宣稱這是胡太后身邊寵臣鄭儼、徐紇所為,于是與眾將密議,出兵匡正朝廷,討伐賊臣。爾朱榮發出檄文,率領所部殺向京城,同時派遣侄子爾朱天光進京密謀廢帝另立的計劃。爾朱榮率大軍一路勢如破竹,輕松進入京城,隨即命人將俘獲的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釗沉入黃河溺死。在爾朱榮的擁立下,長樂王元子攸繼承皇位,史稱北魏孝莊帝。爾朱榮因擁立有功,受封太原王,食邑二萬戶,任尚書令、大將軍,都督天下兵馬。
雖然已入主京師,位極人臣,但爾朱榮卻感到朝廷還是世家大族的天下,自己有被反對甚至推翻的危險,于是他聽從部屬費穆之言,設下了一條為其招致滾滾罵名的毒計:就在新帝登基的第三天,爾朱榮假借祭天為由,召集百官來到行宮西北河陰之陶渚(今河南孟津)的一片空場當中。等百官們都到齊了,爾朱榮突然下令騎兵將人群團團圍住,自己登上高臺,沖著百官大聲責罵,說天下喪亂、孝明帝駕崩都是因為百官貪虐,不知匡扶朝廷所至,罪皆當死。接著,他悍然下令兵士開始屠殺在場百官。諸位王公大臣們手無寸鐵,猝不及防,皆慘死在爾朱榮的屠刀之下。一場大屠殺下來,殺死的官員多達一千三百余人,連皇室親族都未能幸免,朝中鮮卑族和漢族的大姓一朝盡滅。后世將這場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駭人聽聞的慘案稱作“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后,已是肆無忌憚的爾朱榮有了篡位當皇帝的心思。他讓屬下以皇帝的口吻寫好了禪位的詔書,還派遣數十個人將皇帝從宮中輕易地領出來,到夜晚四更天才放回去。形同傀儡的孝莊帝憂憤不已又毫無辦法,只得寫信哀告爾朱榮手下留情。爾朱榮有心篡位,但他很迷信,于是依照傳統鑄造金人來占卜自己有沒有“皇帝命”,結果鑄了數次都不成功。身邊善于占卜的人也說天時不到,于是爾朱榮才沒敢篡位稱帝。但他深知自己已和孝莊帝決裂,且在洛陽殺人太多,積怨太深,留在朝中十分危險,于是他上表請求出鎮晉陽。孝莊帝自然求之不得,不僅同意了他的請求,還加封他為柱國大將軍。當時,民間傳言有的說爾朱榮要遷都晉陽,有的說他又要縱兵搶掠,于是百姓驚恐萬分,沒人敢出門,洛陽的士人逃跑一空,京城守軍全無,官府像被廢棄了一樣。可見時人視爾朱榮如同魔鬼一般。
軍事天才
就在北魏朝廷一片混亂之際,早先六鎮起義余部的一支在首領葛榮的率領下逐漸壯大,不斷攻陷北魏的城池。葛榮號稱擁有百萬之師,浩浩蕩蕩殺向洛陽,意圖滅亡北魏。已經回到晉陽的爾朱榮立刻請命征討。面對敵人大軍,爾朱榮只帶七千精銳騎兵,每位騎兵配兩三匹馬換乘,晝夜兼行。時人都認為雙方寡眾懸殊,葛榮聽說爾朱榮的兵力后更是大笑著對屬下說:“這是手到擒來的事罷了。你們都去準備好長繩,到時捆人就是了。”葛榮還讓大軍橫展數十里,箕形列陣前進。
爾朱榮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充分展現了他絕倫的軍事才能。交戰當日,爾朱榮派軍埋伏在山谷之中作為奇兵,將數百騎兵為一組,令他們揚塵鼓噪,使敵人難測兵力多少。考慮到人馬近戰刀不如棒,他又讓軍士在馬的一側備上袖棒一枚,命令他們到了交戰之時,不以割下敵人首級為準,只以袖棒棒擊,以打亂敵軍為目的。布置妥當后,他親率將士奮勇沖入敵陣,身先士卒,在穿過敵陣后,回馬里外夾擊,最終竟大敗敵人大軍。葛榮當場被擒,敵軍悉數投降。冷靜的爾朱榮并沒有馬上納降,他考慮到降卒人數遠遠多于己方,若是立即分開監控起來,擔心降卒會因疑慮和恐懼而發生嘩變。于是他先是普告降卒,任由他們各自歸鄉。等到數十萬降卒已經三三兩兩的散到百里以外以后,他派押領官員在各個要道收攏降卒,再進行妥善安置,用大而化小的方法順利地解決了納降的問題。經此一戰,無人不佩服他高超的軍事稟賦。朝廷加升他為大丞相,進位太師,食邑十萬戶。
又過了沒多久,叛逃蕭梁的原北魏北海王元顥趁北魏大軍平定三齊邢杲之亂之際,率軍北上偷襲洛陽,孝莊帝被迫出京北撤。天下即將動搖關頭,爾朱榮又一次力挽狂瀾。他率軍馳援洛陽,將敵軍壓至黃河南岸,又用小船偷渡黃河,奇襲敵軍,一舉將元顥打回了南朝。朝廷為此晉封他為天柱大將軍,食邑增至二十萬戶。爾朱榮還派部屬擊敗了長期割據關西的萬俟丑奴、蕭寶夤的勢力,蕩平了幽、平二州。自此,北魏境內大的反叛勢力全部被剿滅,這全是爾朱榮的功勞。
奸雄末路
爾朱榮雖然長期在外征戰,但朝政實際仍然操縱在他手中。他在朝中廣布自己的親戚下屬,任何風吹草動他都了如指掌。朝廷任免官員,爾朱榮不同意,便可強行替換。不愿甘做傀儡的孝莊帝為此極為憤怒,身邊的官員勸他:“天柱大將軍有大功,如果他想換掉全天下的官,陛下怕也不能阻止。”孝莊帝聽后大怒:“爾朱榮若是不想再當人臣,那我的位子他也可以替換;如果他還知道臣子的規矩,就沒有換掉天下百官的道理。這事還有什么可商量的!”話傳到爾朱榮的耳中,他極為憤怒,“天子是誰立的?今天倒不聽我的話了!”君臣之間的關系變得勢同水火。孝莊帝被爾朱榮壓迫,漸生除掉爾朱榮之心,但常因他部屬在場而不得實施。有人將皇帝的意圖告訴了爾朱榮,爾朱榮當面質問孝莊帝,卻被孝莊帝一句話噎了回去:“也有人說你要害我,你說我能信么?”爾朱榮無言以對,自此不再懷疑皇帝用心,每次面見皇帝,身邊只帶數十個隨從,也不帶兵器在身。
北魏孝莊帝永安三年(530),孝莊帝抓住一次機會,伏兵在殿中圍殺爾朱榮。爾朱榮驚起,徑直撲向孝莊帝,誰想孝莊帝早就在膝下藏有利刃,于是一刀手刃了爾朱榮。一代奸雄爾朱榮斃命,時年三十八歲。他的死訊傳來,京城“內外喜叫”。
鎏金銅釋迦像·北魏
上一篇:寇準列傳
下一篇:岳飛列傳